时间:2018/1/21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民国时的濮院西河头,一条沿河的龙湾街,头枕栖凤桥,面对朝阳桥,呈现出龙凤呈祥、丹凤朝阳的瑞气。而一条宽广的西市河,使得龙湾街宜居宜商,街道两边商铺林立,商贸活跃。

▲西市河

民国时期,濮院有大小米行41家,开设在西河头的米行就占14家,当时这41家米行的总资本共万元(旧币),西河头14家米行的资本就占万元(旧币)。茶叶行有8家,东南西北四河头,只有西河头有顾寿庆开设的义泰茶行。羊行6家,西河头占了2家:朱兴卿开设的公利羊行、顾坤年开设的公鑫羊行分列行业的前两名。磁杂业的前两名也开设在西河头:钱云焕的钱杏记,钱震方的源昌记。西河头的钱家石灰行,在当时的濮院同行中规模最大,经营石灰、砖瓦等建材业。而徐恒源油坊同样名震濮院。从上述景象,可窥西河头商贸之盛。

▲石灰弄

徐恒源油坊在民国二十三年()由徐景春、徐颂嘉两兄弟在濮院西河头开设,当时有机器房2间,原料堆放栈8间,可堆放原籽6千余包,加工车间12间,加工米坊6间,配备了当时最先进的德国造36匹马力牵引机一台,上海永大公司生产的24匹马力、10匹马力油车机器各一台,及其他设备如:沙砻机1座,5吋米滚筒,用动力拖大碾1座,豆油榨油机8部,菜油榨油机11座,碾料机2台。每天可出食油余斤,柏籽每天可压榨多斤,蕊油每天可榨多斤。从西河头油车到钱家石灰行,这一沿街近百米的房屋大部分是徐恒源的。这样一个集生产、商贸于一体的庞大家属,正在大展宏图之际,由于日寇侵华,经常遭到日伪军、汉奸、土匪等骚扰、敲榨、勒索,甚至绑票,仅仅开办了八年多,在民国三十二年()停产了。

西河头原有一寺一庵:西寺和黄庵。西寺在民国时尚有十来个和尚,香火兴旺。西寺过东沿河有一座南北相跨西市河的桥,原先这地方本没桥,在日寇侵略中国东三省时,南京国民政府在年建造了这座桥,并筑了土公路,公路从濮院西河头经洪合良三到陡门经运河上船,由于当时这桥是逃难用的,所以桥不宽,质量又差,也没命名,后几经重修,濮院人习惯叫它“洋桥”。“洋桥”西北是“黄庵”。民国十六年(),有一黄姓善士,捐资造了前后各六间庵房,中间厢房连通,共计十四间房,取名“黄庵”,收留无家可归(或被遗弃)的苦命女孩。“黄庵”头任师太是黄善明,其实她不姓黄,凡进“黄庵”的尼姑,本人大多不知姓名、年龄,所以都为黄姓。抗日战争胜利后,内战又起,人心慌慌,“黄庵”香火日渐败落,庵里的尼姑改嫁的改嫁、认亲的认亲。到了后来,“黄庵”仅剩善明师太一人,她也转行在西河头下岸开了一间小酒店。

当时洋桥东是一片空白田地。由于西市河久无疏通,河床较高,一到梅雨季节,这方田地就经常被水淹没,因此一直无人愿耕种。田地东边,有一姓张的南京人氏开了个木行,老乡许绪帮工,当时木行规模较大。旁边是沈来周米行、张大宝小吃店,再过来就是徐恒源油车,油车旁是陈玉英(沈阿有家)竹行,竹行的毛竹平时都扎了排,放在门口的西市河里,竹排多的时候要侵占河面三分之一。再过去是沈掌官棺材铺、宣智华烟店、陈百清米行、岳连官粽子店、沈氏的农民茶馆、范加官糕团店(他儿子被戏称为“团子”)、汤子建杂货店、戴家茶馆店、陈家烟店。

说起这个陈家烟店,有个真实的故事。陈家原先是开米行的,民国二十年()有一天夜里,一个乞丐去他家撬壁洞行窃,被陈家发现捉牢,一看是一个大头乞丐,店中伙计把他绑起来打了一顿,不料失手打死了。这下事情闹大了,惊动了“丐帮”,桐乡、嘉兴要饭的人来了四五十个,向陈家讨要说法,这批人到隔壁沈印年肉店拿了整只猪,对老板说由陈家付钱,他们在陈家吃、喝、睡,连续两天,陈家吃不消了,就协商赔了几千银元,这才了结。这边刚了结,由于是人命案子,嘉兴官府也来了,又被罚了几千银元。这户有钱人家经过这样的折腾就败落了,便开了家烟店维持生计。后来,陈家儿子金官岀世,生岀来头就特别大,人家说他头里有只玉碗,还有人说,金官是那被打死的大头小偷来投胎的,其实这是一种病(金官三四十岁时病死了)。

陈家烟店过来是姚玉成丈人家的茶馆店、倪和尚糕团店、戴阿二水果店、张景堂南货店。张景堂家东边有条弄,直通夏家弄底西大高墩。

濮院镇上有两个大高墩:西大高墩和南大高墩,但这两个高墩的由来,一直无人提及。民国二十三年(),一场史无前例的大旱,使濮院河底向天,农村颗粒无收。次年,政府动员濮院商贾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在这年冬天招集附近农民及外来人员五六百人,开挖市河,从西河头“洋桥”一直挖到东河头“翔云观”止,化了近三个月的时间完工。开挖出来的土方就堆出了西大高墩和南大高墩。西大高墩比南大高墩要大,高约十几米,周长一百多米,南大高墩略小。这两个高墩后来成为附近孩子们玩耍的好去处(年濮院粮管所扩建,拿出八百元钱,请旁边费家场生产队用了几个月时间挑平了西大高墩)。

弄堂东是沈印年肉店,经营鲜咸肉,二开间门面,规模比较大,旁边是培老大咸鱼店。接着是濮院最大的“钱广顺”磁杂店,向东是丁根深水果店、钱家石灰行。钱家石灰行边有一条弄直通夏家弄西王厅,因钱家石灰行成名,此弄称“石灰弄”。石灰弄东边是姚宝松麻皮行、黄庆福烟行、沈关宝轧面店、黄瑞荣茶馆店、钱家羊行(茶店),还有“三点钟”羊肉面店,店主吴顺官。由于吴顺官平时手上戴了两只大金戒指,他为了显摆,经常伸出戴了金戒指的手指跟人打招呼,说:明天早辰三点钟来吃羊肉面。久而久之,“三点钟”成了他的雅号,而店名也由此称为“三点钟”面店,吴顺官的大名却渐被淡忘。店西隔壁是朱庆林南货店、徐柏年糖果店、何荣奎糕饼作坊、章阿龙盐店(后改弹花店)、洪顺泰南货店、朱家米行、戚家酱油店、黄松饶小羊皮行、黄汉兴茶馆店、陈金官与陈善甫的兄弟棺材店、张过东饭店、“施三和”堂、黄文奎绱鞋店、何颂康中西医诊所。

绱鞋店的黄文奎一生只收过一个徒弟,就是东河头鞋子店品生。黄文奎单身一人,做了不少公益事业,夏家弄内的“龙房间”(消防木龙)就是他一生义务负责管理的,每次“水龙会”或出动救火后,皮带(水管)、担桶都由他负责晾晒、整理。夏天河里水浅,桥硐踏步够不上水,他就搭木板延伸踏步,方便数百人用水。

▲龙湾街之湾

龙湾街上岸店面就到此,再落北是“朝阳桥帮岸”,左转是“夏家弄”。

龙湾街下岸的店面顾坤年羊行开始,所谓“下岸”就是房子的三分之一在湖面上,下岸的房子一般深度只有五米左右,其中约一米五挑出到河面,用石柱作支撑,石柱和石柱之间以优质的树木作连接,铺上厚木板,这样房子底层的深度就大了,上面装上窗(高约一米),窗框下面一米二左右的空间装上踢脚板,上面用三根檩条,檩条上钉上椽子,再用木板铺平上面盖上瓦片,就象现代封闭阳台。上面楼房缩进一米五按实地面积搭建,这就是以前的“下岸”房子。但搭建“下岸”房子必须具备河面宽阔的条件,否则河面本身狭窄,再侵占它一米多就不能行船了,如庙桥港就不能建这种临河“下岸”房,所以民国时或之前建的临河“下岸”房就只有河面宽阔的西河头和东河头才有。

顾坤年羊行上南是殳长林开设的殳记布店、汪关余油条店,然后是栖凤桥,桥南边是汤品珍盐店,汤家盐店有两间店面,原先是汤品珍哥哥开的,是濮院镇上规模最大的一家盐店,民国二十五年()汤老板被仇家枪杀,汤品珍就来接替这家盐店。旁边是冯聿修开设的冯牲盛磁杂店、章记浆粽店、唐庆林盐店(后改弹絮店)。在短短的十几米街上就有三家盐店(对面是章阿龙盐店),生意会好么?听老人讲:民国时农村,城镇由于生活清苦,蔬菜是当家食品,每家到季都要腌制一缸或二缸白菜、雪菜等蔬菜,以备不时之需,冬天备年货时家家还要腌鱼腌肉,因此当时盐的需求量很大。

唐庆林盐店的店主是谁?知道的人就不多了,不是西河头的人更不清楚了,但一说起唐庆林老婆——大名鼎鼎的朱顺宝,有印象的人可多了,她每天清晨一曲“海啦啦,海啦啦,天空出太阳啊,地上开红花啊……”唱红了西河头,粉丝有好几代人。年轻时的朱顺宝是个很能干的老板娘,与对面盐店章阿龙的老婆一样厉害,同行是冤家,为了生意上的纠葛,两个女人小吵天天有,大吵三六九,后来朱顺宝家改行弹絮店,章阿龙家也改弹絮店,就这样争吵又延续下去了,一吵又是好几年,一直到朱顺宝犯病,才结束这两家马拉松般的争吵。朱顺宝犯病的来由,据知情老人说:在解放前夕,有一个冬天的清晨,朱顺宝在楼上推开临河的窗户(她清晨有在窗口梳头的习惯),这天她看到河对面金家帮岸的桥硐上,有一个不认识的小孩,穿着红肚兜在洗澡,这个小孩朝她抿嘴一笑,朱顺宝一个寒战,就此种下病根,有人说她中邪了。从此,她不管春夏秋冬,每天凌晨第一件事就推开临河窗户,高喊一声“放!”随后就是那首“海啦啦……”歌曲的重播,有时还骂骂人。朱顺宝虽然犯病,不与邻里交往,但他对小孩非常和善,时不时地给邻里小孩一颗糖,几粒“脚皮豆”。她每天头发梳得整整齐齐,衣服穿得干干净净。

盐店隔壁是丁家豆腐店、潘家百货店(潘惠芬家)、张有发烟店、朱兴康水果店,过了西成桥,是徐家水果店(徐志和家)、顾寿庆开的“义泰茶叶店”、张志成(麻子掌官)开的豆腐店,这家豆腐店作坊在河对面,每天加工黄豆要七八百斤,当时是濮院最大的一家批零兼营的豆制品店。

在濮院四个“河头”里,西河头商业独领风骚,且近百年长盛不衰,究其原委,一是得宽阔便捷的西市河之地利,二是得一批勤劳聪明的商人之人和。解放后东、南、北三个河头相继衰败冷落,而濮院的茧站、粮管所、煤球厂、猪羊行、生产资料商店均建在西河头,而这些部门都与濮院人的生活息息相关,绕不过避不开,所以西河头一直到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还是兴盛不衰。

何强明,濮院人,出生医学世家,就读于桐乡三中,下放知青,曾任桐乡知青塑料厂厂长,后一直经商,热爱家乡,爱好文史。

文章推荐

三元斋笔店,百年沧桑永流传

赞赏

长按







































白癜风怎样治疗
中科白癜风暖心公益活动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chaoyangzx.com/cysdl/133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