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道路泥泞、 房屋破旧、没有配套设施 的朝阳新村社区, 如今, 变得处处有美景, 开窗可见绿,出门可踏青。 小区微改造,让居民生活环境大提升;热心社区志愿者,让温馨无处不在;日间照料中心,让老年人养老不离家,生活更幸福。▲朝阳新村社区 小区微改造带来满满正能量小区内,曾经的变电站变成了公益广告宣传阵地,有垃圾分类卡通宣传画、昆山“市民文明十二条”等;小区草坪上,增加了居民公约、红管先锋等宣传“盆景”,为小区增添了靓丽色彩。 ▲公益广告宣传阵地 为养护小区绿植,7月23日,朝阳新村社区开展环保公益亲子志愿活动,爱好养花的居民周立勇给孩子们上了一堂寓教于乐的科普课,帮助孩子了解植物生长习性。随后,以家庭为单位,居民对树木进行实名认领,并写上爱心寄语。微改造后,小区环境有了大提升,留住了很多居民的心。 ▲护绿队成立 ▲以家庭为单位认领树木 朝阳新村社区党委书记孙扬 朝阳新村小区是建于30多年前的老小区,很多居民反映活动空间少。我们就通过党群议事会进行讨论,打造一个居民公共客厅,把南门空地改成睦邻亭和儿童活动场所。同时,修建公共停车棚,解决停车难问题。接下来,我们将通过党建引领,找到基层治理“最大公约数”,整合调动一切力量,打造美好生活共同体,进一步增强居民获得感、幸福感。 ▲主题党日活动 社区通过党群议事会, 深化党建引领作用, 收集社情民意, 帮助群众解难事、办实事, 真正做到把矛盾化解在社区, 把稳定落实在社区, 把和谐构建在社区。 志愿者团队架起服务“暖心桥”7月24日一大早,朝阳新村21号楼的一位居民打电话向便民服务志愿服务队的成员金仁民求助。金仁民随即带上工具箱赶到这位居民家中,为其免费维修水管。像这样的情况,金仁民几乎每天都会遇到。 ▲金仁民维修电路 志愿服务队成员金仁民 我有电工证,谁家有用电问题,都会找我帮忙。在社区的帮助下,我还成立了金师傅工作室,现在走在社区里,很多人都认识我,亲切地和我打招呼。虽然会牺牲很多个人时间,但是能帮助别人,我很有成就感。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在朝阳新村社区,志愿服务蔚然成风。采访时,记者遇到了正在给孩子义务辅导功课的马柏青。马柏青是一名退休教师,年报名参加了校外义务辅导志愿服务队,每周日和寒暑假都会为社区孩子义务辅导功课,发挥余热。马柏青还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制定了不同教育方法,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马柏青为孩子们辅导功课 朝阳新村社区校外义务辅导站创办至今已18年,共辅导学生余人。除了马柏青,辅导站还有8名志愿者。正是他们的无私奉献,为社区居民提供诸多便利。 ▲朝阳新村社区四点半学堂 ▲垃圾分类公益小分队 在朝阳新村社区活跃着名志愿者,组成了12支志愿服务队,涵盖便民服务、公共文明、关爱帮扶、环保公益、健康教育、新时代文明实践、校外义务辅导等方方面面,让居民生活更暖心。养老不离家居民生活更幸福日间照料中心是老年居民的“养老会所”,在这里,老人们可以一起聊天、看电视、参加健康讲座,还可以发挥特长,展现才艺。 ▲葫芦丝班 ◆年,朝阳新村社区建立昆山首个老年人服务载体——老年日托所,服务面积平方米,设有影视、网络、文化、健教、心理慰藉等设施与功能,为空巢及困难老人提供一日二餐、娱乐、健康保健等服务。 ◆年,该日托所成为我市首批日间照料中心之一,为高龄、空巢、独居老人提供免费、低偿服务。 日托时间为上午8:00至下午5:00,中心安排两名工作人员,专门为老人提供日常服务。 ▲迎新活动 每周,日间照料中心还会开展手工制作、互动游戏等活动,每逢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组织老年人开展民俗活动,让老年居民感受传统节日的欢乐氛围。 ▲重阳节活动日间照料中心的贴心服务,让朝阳新村社区的老人们拥有了快乐的晚年。责任编审杨报平金燕博融媒体记者 李艳融媒体摄影记者 陈磊磊融媒体编辑 陆晓兰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