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有无数医护人员在一线奋战,有社工、党员及志愿者在基层贡献力量,同时还有许多普通市民也纷纷献出爱心同心抗“疫”。也正是这些群众所带来的“小”举动与大爱交织在一起,让这个“寒冬”充满了温暖。 扔下东西就走,“小红领巾”捐物不留名 近日,一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学生来到了朝阳区南湖派出所大厅,朝着警察叔叔敬了一个少先队队礼,放下一个购物袋并说了句“你们辛苦了,这是酒精”,在值班人员还没看清楚孩子的相貌时,她已转身离去。 购物袋中装着的是三袋医用酒精和一张纸条。她用不太工整的笔迹写了一段文字:“亲爱的警察叔叔:您好,物品是医用75%的消毒酒精,这是我的一点心意,请您收下。在执勤中,请您注意安全,中国加油,武汉加油。——热心少先队员。 南湖派出所民警被孩子的简单话语以及行为深深感动,想回她一个敬礼和一声感谢。因此他们通过调取监控多方寻找,最终确定了她是北京师范大学三帆中学朝阳学校的一名学生。 随后,民警们为她送去了一封感谢信。“师道既尊,学风自善”,感谢信中赞赏了孩子的暖心之举和学校的优良校风,同时坚定了继续进行疫情防控工作的信心。面对警察叔叔的感谢,这名少先队员回复的却是:“一线的医生和战士才是最可爱的人。” 其实,不止是这名少先队员,还有更多朝阳各学校的学生,默默地为这场战“疫”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北京工业大学附属中学的王梓茹,跟随家人加入社区志愿者队伍,每天拿着喷壶参与防疫工作;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附属中学的张心珞为身在武汉一线的参与防疫工作的妈妈写一封平安信,称自己“以后听老师话,望妈妈安全回家”。孩子们做的虽是点滴小事,给人们带来的却是极大的鼓励和希望,少年强,则国强,未来的世界将由他们守护。 捐款拒绝表扬,留下匆匆背影 “照相就不必了,捐款不为被赞扬,只是为战‘疫’出一份力而已。”说这话的是左家庄街道静安里的彭阿姨和张叔叔,2月29日,下着小雨,两位年近九旬的老人互相搀扶着来到社区,拿出了一个信封,表示自愿捐款2万元。 问到俩人为什么捐款这么多时,他们回答说:“我们老了,别的也帮不上忙,只能捐点钱,我们每月生活费留元就够了。”说完留下一封信,便又匆匆离去,背影消失在雨中。社工们看到信上写着:“我是一名共产党员,一地有难,全国支援,相信我们一定能够取得最后胜利,我自愿为抗疫捐2万元。” 同样,在王四营地区南花园村,一位爱心村民及其家人陆续向村委会捐赠了近千个口罩、余个护目镜,以及只手套。他表示,后续还会有一批口罩到货,到时会全部捐赠给一线防控人员,这位爱心村民始终也没透露他的名字。 这样的故事每天都在朝阳区发生着,疫情防控已经渐渐发展成全民行动。许多热心群众没有留下姓名,而是留下了东西,也留下了对一线防控人员的关心。 送来奶茶、包子,暖胃更暖心 疫情来袭,奥运村街道上元雅苑社区小区为了降低在同一密闭空间的聚集,临时关闭了物业公共餐厅,并采购了方便面、火肠、鸡蛋,以及速冻饺子等食品,供物业值班员工食用。2月初,一些小区居民无意间得知了此消息,热心的居民们就自发在群里号召,想为物业员工增加营养,提供更好的伙食。 随后,居民们的“爱心午餐”行动便开始了。热气腾腾的包子,营养暖胃的热粥,各类时蔬炒菜……每天花样不同,虽然午餐很简单,但是保安们却吃得十分开心。 “你们风里雨里地站岗执勤,真是辛苦,可不管怎么说,饭总要吃好。”居民们表示,“爱心午餐”行动由居民们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