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11/5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导语:

年12月20日,北京市朝阳区律师协会“媒体人眼中的律师文化建设”沙龙成功举办。中国法学会《民主与法制》周刊总编辑刘桂明、法律出版社律政工作室主任戴伟、法制网副总编辑陈虹伟、法治周末记者万文竹等媒体人分别作了主题演讲。活动由朝阳区律师协会律师文化建设委员会副主任李学辉主持。

现将刘桂明总编辑演讲全文刊发。

//////////

各位律师、各位朋友:

大家好!谢谢学辉主任的邀请!谢谢朝阳区律师协会!

今天很高兴能参加这么一个非常特殊的会议!之所以特殊,是因为这是需要展望一年工作的时候。重要的是,今天我们会议的规模很特殊,就像我经常讲的一样,叫做规模小、主题大,也就是说小会办大事。

今天我们这个小会,确实在办一件大事,办一件关于律师文化建设的大事。这件大事事关整个社会对律师行业的评价,事关律师行业的发展,事关律师行业的未来。过去我们常说,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无法打胜仗的军队,我想没有文化的律师可能也不是优秀的律师。更重要的是,没有文化的律师行业,肯定不是一个我们社会所欢迎的行业,更有可能是一个没有未来的行业。所以,我们今天讨论交流的是一件大事,这件大事就是律师文化。

今天我特意带我们的记者来,我在考虑我们《民主与法制》周刊要不要做个专题,做一期关于律师文化建设的专题。对我国律师行业来说,律师文化建设的很多问题都值得探讨。什么叫文化?文化是什么?文化包含什么?文化对我们有什么意义?我们为什么要谈文化建设?我们为什么要做文化建设?我觉得这些问题都值得探讨。

今天座谈会的主题叫“媒体人眼中的律师文化建设”,发表的有些观点来自媒体。我们《民主与法制》周刊作为一家法治媒体,也想用我们的版面、用我们的平台、用我们的渠道,把律师文化建设做一个重点专题进行全方位报道。所以,今天我就从媒体人的角度来谈谈“媒体人眼中的律师文化建设”。

作为一位从事新闻出版工作30多年的媒体人,今天我想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展开:一是眼中的律师文化;二是心中的律师文化;三是口中的律师文化。

在谈这三个题目之前,我还是想跟大家一起探讨到底什么是文化。毫无疑问,文化肯定不仅仅是知识。一般来讲,我们讲谁有文化,肯定是因为这个人是一个有知识的人。但是,我发现未必都是这样。

我从我母亲身上,真正感觉到了什么叫文化。我母亲已经85岁了,从小到大,她连自己的名字都不认识,实际上就是个文盲。但是,我经常自我炫耀地夸我们家老太太,我觉得她尽管没有什么文化知识,但在我们眼里她就是一个文化大师。她在教育孩子时,每次一定会在开头说这样一句话:“老一辈人说得好”。她不识字,却懂这么多人生哲理。所以,在11年前,也就是年的母亲节,我特意把我母亲教育孩子的那些俗话整理出来,题目就是《母亲语录》。之所以在母亲节那天发布,是想利用母亲节这个机会,让我们兄弟姐妹一起来看看母亲多么伟大。后来,我又不断地补充母亲的点滴语言,形成完整版后发表在我的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chaoyangzx.com/cysxw/589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