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蕴涵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前身可追溯到年京师学务局所建的“劝学所”;它更承载着新时代的阅读梦想,用科技和艺术构筑起朝阳百姓身边的现代“书房”。 位于广渠路66号院的朝阳区图书馆新馆,建筑面积平方米,自年年底开馆以来,与原小庄馆并行开放,以它便捷科技的服务功能、独具特色的设计风格,以及温馨舒适的空间氛围,成为周边广大读者们的阅读、休闲“乐土”。 功能:满足不同群体的阅读需求 朝阳区图书馆最突出的亮点还在于“借阅一体”,兼顾满足年龄、特色馆藏、文化交流等服务。馆内设置了老人借阅区、盲人借阅区、未成年人借阅区,全方位、高标准地满足不同人群的阅读需求。其中,未成年人借阅区按年龄划分区域,在传统未成年人服务基础上,增加低幼阅读及常态化阅读指导服务;设置青少年电子阅览及影音欣赏空间、低幼阅读体验空间。该馆还设立了提供图书推荐、交换、捐赠服务的爱心邮局,“爱心邮局”还同时作为朝阳区文化志愿者的服务中心。 朝阳区图书馆以“科技”驱动,以“信息化”为特色,实现了全馆无线网络覆盖,配置以“射频识别”技术为基础的读者自助服务系统,引进电子画板、移动阅读终端、体感投影等阅读体验设备,满足数字时代阅读需求。在馆外的自助服务区,读者可以自助办证、借还书。在馆内的自助服务区,读者还可自己获取无线上网密码等。在一楼大厅文献检索区,读者既可在OPAC查询机进行传统文献检索、检索确定图书的位置等;也可在政府信息公开查询机上查询政府信息和了解朝阳发展历程等。 该馆还整合专业发行机构提供文献资源;民办图书馆等社会力量提供阅读活动及阅读辅导;创先开展阅读评级;与IT研发机构合作,使科技阅读体验项目不断更新。 设计:历史文化元素随处可见 走进图书馆,你立即就会被迎面的一幅巨大的白色浮雕墙所吸引。从竹简到线装书,从钟鼎篆韵到活字印刷,这面浮雕将中国文字的载体一一展示。而在大厅两侧的墙壁上,“文化名人墙”则向读者们展示了北京文化名人。 沿着图书馆东部的楼梯拾级而上,你更会惊喜地发现,“字的起源”主题浮雕,从最久远的仓颉造字传说和文字发明前人们所使用的结绳记事,到公元前年商朝的甲骨文,再到金文,然后到秦朝的小篆,发展至汉朝被取名为“汉字”,至唐代楷化为今日所用的手写标准字体——楷书……以图的形式高度凝练地将汉字演变过程,艺术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此外,在图书馆二层东部还设立了“书香记忆”,以图文以及实物等形式,带领读者回回顾图书馆的发展历史,回忆曾经走过的阅读岁月。 朝阳区图书馆充分利用墙面、楼梯间等一切可以利用的空间,通过软装方式,使图书馆的每个空间都是普及知识的空间,让文化的元素随处可见,这也已成当代图书馆设计的一大亮点。图书馆,已不再是单纯的图书阅读空间。 氛围:百姓身边的温馨书房 朝阳区图书馆采用传统阅读与休闲阅读相结合,以开放的形式服务读者。在二层的借阅区还设置了法律文献特藏区、新书推荐区、艺术文献区,读者可在各区间随意浏览借阅。 朝阳区图书馆以庭院式空间布局,利用打通的天井做成一处室内的花园,让读者有在庭院中阅读的感觉;将靠窗的、采光条件好、空气好的空间留给读者。坐在沙发上抱着靠垫,一边听着音乐,一边翻着书;亦或是,坐在桌前,打开笔记本,浏览网页,看看视频资料……在这里,“享受”已成阅读的关键词。 为让读者能在图书馆感受到“家”一般的温馨,该馆在装修风格上力求“简约”、清新。在无论是一层青少年阅读区的绿色沙发椅,还是老年阅读区灰色的沙发椅,借阅区、扶梯旁、过道边的半球状沙发,以及随处可见的绿植、摆件等,都让读者感受到随意而别致的阅读氛围。 该馆还引进一系列“节能”设计与设备,成就公共设施“绿色”典范,仅图书馆中心机房每年所节省的电费累计5年后,可重新再建一个同等量级的机房。 如今,朝阳区图书馆正在利用自身优势,在传承“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理念基础上,适应时代发展形势,借鉴国际公共图书馆发展经验,结合区域特色,努力将自身建设成为区域的信息中心、文化中心、教育中心、交流中心。(朝阳报记者:郑茂典马宇晗\摄) 白癜风口服什么药品北京治疗白癜风到哪家医院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chaoyangzx.com/cysxw/465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