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丽宏教授 首都医科医院总药师、药事部主任 “对健康负责任,早就应该这样做,让医生和药师各司其职。” “前置审核电脑系统自动判断最标准的做法是什么?” “没有明确药师权利的实操细则,不知道最后的落地实施会怎样。” “除了体制上的改革,还需要药师自己意识到该承担的责任,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规范政策很好,需要且行且调整且提升且磨合,复杂的事情切忌简单化。” “期待这一文件能促使药师的真正转变,回归正常角色!”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联合制定的《医疗机构处方审核规范》(《规范》)出台,明确药师是处方审核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规范》一出,即引发国内医疗界特别是药师圈的热烈讨论,积极的、悲观的、观望的,各种态度都有。本报记者就此专访了首都医科医院总药师、药事部主任刘丽宏教授,请她对《规范》进行专业解读,分析政府、医院、医师、药师各方尚需做出哪些努力,期待《规范》真正有效实施,惠及患者。 记者 中华医学信息导报 我国处方审核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 刘丽宏教授 处方是医疗行为中具有法律效力的一种文书,传递着医疗信息。我国在处方管理方面,尽管以前也强调需要由药师审核,但是具体怎么做比较模糊。比如在年出台的《处方管理办法》中虽然提出了药师要进行审核,但是没有明确审核是发生在患者就医过程的哪个阶段,如果出现了问题应该如何处置,谁是第一责任人,具体审核流程是什么,等等。在刚刚发布的《规范》中对上述问题都有了明确的规定,这对于药师审核处方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比如,第二条明确了药师要对处方进行合法性、规范性和适宜性的审核,并且做出是否同意调配发药的决定。也就是说,如果我们在审核过程中认为处方确实违背了医疗常规,或者可能会对患者造成伤害,那么药师是可以拒绝调配发药的,也就把可能造成患者医疗风险的行为终结在审核环节。所以,我认为这样的规则在患者合理用药和安全用药上又增加了一条防线。第四条明确了审方应该在划价收费和调配环节之前进行,未经审核通过的处方不得进行收费和调配。那么如何来体现呢?比如说通过电子化信息系统的,如果没有药师审核确定,处方可能在医生端就打印不出来,所以没法进行划价和缴费。另外,药师要在纸质处方或电子处方上签字,确认作为第一责任人的药师是谁,要为患者的处方负责。 记者 中华医学信息导报 您认为《规范》出台的意义有哪些? 刘丽宏教授 第一,会大大提升患者就医尤其是门诊就医过程中的医疗安全性,也特别体现了医疗团队以患者为中心进行服务,不再是单个医生就决定了怎么治疗,而是一个团队围绕着患者,是一种团队式的服务,由药师来进行用药的最后把关。第二,会方便患者就医。按照传统的就医流程,处方审核主要是依靠药师在为患者发药时现场检查,此时患者已经完成了划价缴费,如果药师在审核过程中确实发现存在不合理或安全性问题,我们需要跟患者解释这张处方要进行退费处理并重新开具,药师还要联系医生解释为什么要退掉这个处方。这个过程会造成患者多次往返、多次排队,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不便。这种情况的医院诊疗行为的一种无序状态。所以,我觉得明确处方审核前置,可以让患者享受到高度发展的现代科技带来的就医方便,也就是说药师跟医师之间的交流是通过信息流来实现,不用患者在中间折返排队。第三,能够更多地体现药师的价值,药师不再仅仅是发药,而是医疗行为中很重要的一个专业人员,是能够为患者提供服务的一个专业人员。 记者 中华医学信息导报 您觉得还需要出台哪些细则或文件来确保该规范的有效实施? 刘丽宏教授 《规范》只是从大的层面来说,接下来还应该会有一些实施办法或细则出台。比如第八条提出“医疗机构应当积极推进处方审核信息化,通过信息系统为处方审核提供必要的信息”,医院的信息化如何实现?信息化建设达到什么样的状态才能与处方审核相适应?我认为这是需要有一个标准的。对于从事审核工作的药师也应有一系列的评估,不止是简单地具备资格,还应评估其是否具备这样的能力。医生在被审方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意见不一致的情况,针对这样的问题应该如何处理;对于多次出现处方不合格的医生,又如何对其进行培训和教育?也就是说,对医生也应有具体的要求和评估。还有,处方审核的依据是什么?尽管重要的依据是国家的法规和规范性的文件,也有临床诊疗规范和指南,但是这些还不够,我认为这方面应该有更加细化的规则,而且这个规则应是和现代化的诊疗行为、医学技术发展相一致的。此外,医院方面也应该出台一系列管理办法,针对处方审核我们要明确相关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架构,还要细化审核流程、审核质量的管理等。 记者 中华医学信息导报 《规范》发布后,引起了药师的广泛讨论,有人认为“有权利没权益”,担心审方动力不足。请问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刘丽宏教授 尽管我国在医疗收费体系中关于药师服务费、药学服务费等还不是特别明确,但是我认为关于审方将来是完全可以作为药学服务费的一个项目。我个人不支持“因为没有收费就审方动力不足、不去做”的想法,这样会造成我们和政策制定部门之间的一些隔阂,而这些隔阂仅仅是由于相互不了解和不能相互促进造成的。我认为,成就一件事情,尤其是一件需要跨越某些制度约束的事情的时候,双方都要做出努力,所以我也想通过媒体呼吁我们的药师要“先有为,再有位”——通过我们的审方工作,医院不合理用药的问题,使百姓获得更优秀的、更便捷、更安全的医疗服务,提高患者的获得感,自然能提高各个层面对药师的认同。我经常强调药师的职业价值,发药并不能体现一名药师的职业价值,而审方其实是有足够的职业价值体现的。我们曾进行过计算,通过审核不合理处方,医院节约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元的费用。总之,我们要把动力来源看得更远更深一些。 记者 中华医学信息导报 有人提出第三方处方审核机制,认为可以避免本院药师审核本院医生处方可能存在的比如人情等弊端,您对此有什么看法? 刘丽宏教授 医院自年3医院全面实行处方前置审核,医院中第一个推出前置审核的,初期也面临着很多问题,医院领导曾问过我“处方是医生说了算还是药师说了算”的问题,我的回答是“科学说了算”。因为我们尊重的是以患者为中心的科学治疗,无论是医生还是药师,都要从科学的角度出发,有理可依,有据可依,所以是“科学说了算”。目前,医院在处方审核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但药师和医生之间已经达到了相当好的共识,基本上几秒就能处理好问题。我认为,即便开展第三方审核,其目的不应该是回避矛盾,因为要进行一项改革,回避矛盾绝对不是正确的选择。通过第三方审方,可以解决一些医疗机构审方药师能力不足的问题。比如,可以进行区域性审方,在一定区域内统一标准、统一规则、统一服务质量等;再比如,医院,基本没有具备审方能力的药师,那么就可以通过第三方来完成处方审核,共享优秀资源以解决基层医疗机构能力不足的问题。 记者 中华医学信息导报 关于处方审核的信息系统建设,您有什么建议? 刘丽宏教授 我在最早建立信息系统的时候就提出来,信息系统既不能让医生觉得“经常是狼来了”,也不能让医生觉得“狼就不存在”,也就是说要防止假阳性和假阴性的发生。因此用药规则的建立是至关重要的,而这个规则的建立一定是在大的原则的基础上,通过充分讨论,具有很强的可应用性。让机器也能向规则学习,提高机器对于问题处方的辨识能力,做到对不合理处方的有效拦截。 记者 中华医学信息导报 医院处方审核系统运行一年多,您有什么经验总结? 刘丽宏教授 首先,实际上,我们的审方前置医院连续五年严格的处方点评。医院建立了一个良好的合理用药氛围,医院领导都非常认可,全院都在朝着合理用药、安全用药的方向努力。同时,在合理用药的氛围中,患者的理念也在改变,刚开始患者会觉得“本来应该开10个药的才给开8个,用量是不是不足”;经过我们多年的干预和宣教,现在越来越多的患者会想“开这么多药会不会造成不良的影响”。所以,合理用药医院形成。第二,在过渡的过程中审核规则更加优化。我们前期用了几年的时间来积累总结出一个优秀的审核规则,并医院运行顺畅,也就是减少假阳性和假阴性的发生比例。我们的审核系统设计非常人性化,它一直在后台运行,像杀毒软件一样,没有问题时根本感觉不到它的存在,只有发现问题了它才会跳出来提醒你。第三,医生在门诊中非常繁忙,对药物的了解稍有差池就可能发生问题,大部分医生都认为有了药师的把关,使他们的医疗行为更加安全更加可靠,所以他们也是受益者,医生和药师之间有着良好的交流。第四,处方的合格率或者说处方质量大大提升了。医院在医改之初的年,不合理处方发生率大概是7.82%,现在的比例则低于0.01%,而且我们的规则非常严格,对所有跟用药相关的问题都要进行审核和干预。通过开展处方审核,医院各方面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记者 中华医学信息导报 《规范》出台后,处方点评还有存在的意义吗? 刘丽宏教授 我认为,我们做了审核前置并不等于我们就要遗弃了处方点评,因为可能还有一些问题处方是我们没有发现的,仍然需要发挥处方点评的作用,两者一前一后,共同保障合理用药和安全用药。通过处方点评发现问题处方,再把发现的问题改进到处方审核规则中去,不断地优化审核规则,使处方审核工作更加流畅,更加有效。 《医疗机构处方审核规范》的发布再次明确了药师的处方审核权,规范重在落实,无论是卫生行政部门,还是医疗机构、医师、药师,都还有一段路要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将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医疗机构处方审核规范》的实施正是以患者为中心、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具体体现。各方只要朝着共同的目标勠力同心,砥砺奋进,必将推动规范的有效实施,实现多赢。 刘丽宏,教授、博士生导师。首都医科医院总药师、药事部主任,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副主任;医院管理局总药师。中华医学会临床药学分会常委;中国女医师协会常务理事、药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药学会理事、应用与转化药学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医学会临床药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市临床药理专业委员会理事;北京药师协会副会长;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康复技术转化及发展促进会慢病人群精准用药研究及应用项目组组长;中国药师师资卓越培训教育专家等;《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副主编《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药物不良反应杂志》《临床药物治疗杂志》《中国肿瘤临床》等杂志编委。 赞赏 长按白癜风偏方快苏孜阿普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