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3/6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年3月22日,《北京市医药分开综合改革实施方案》正式发布。4月8日,以取消药品加成、规范基本医疗服务项目和实施药品阳光采购为主要内容的北京市医药分开综合改革全面实施。医院改革的先行者,医院以改革为导向,坚持改善服务先行,率先在全院开展一系列便民创新服务举措,以实际行动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看病就医获得感,助力北京市医药分开综合改革落地见效。

主要举措

1、开设优势学科专病特色门诊

为帮助患者精准就医,医院结合自身学科特色,以某一疾病或症状为中心,开设了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病、间质性肺病、胃食管反流病、妊娠糖尿病、高血压病在内的66个专病特色门诊,以及肺栓塞抗凝治疗、糖尿病治疗、造口治疗等7个免费的护理专业门诊,几乎覆盖所有重点临床科室,进一步为患者提供了更方便、更精准、更系统的诊疗服务。患者仅需“按病索医”,于就诊前或就诊当日挂该名称的专病号即可就诊。

2、全面实行门诊处方前置审核

为进一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把好门诊医生“处方”关,年3月医院全面实行门诊处方前置审核,医生在门诊开出的处方会先通过线上系统软件审核。系统审核处方的速度很快,每1/秒可以完成一个处方审核。如果审核通过,处方便抵达门诊药房;如果审核不通过,处方将转至门诊的审方药师,由审方药师对处方进行人工审核。对于人工审核仍然没有通过的处方,会通过线上系统告知医生,请医生进行修改。至此,只有系统软件或药师“审核通过”后的门诊处方,才会进入缴费环节,药品最终才能被患者取走。

3、进一步优化急诊就医全流程

上线急诊分级叫号系统。医院急诊患者多、就诊秩序混乱、就医环境嘈杂等现象,年2月医院在急诊流水区域上线分级叫号诊疗系统,并按照急诊分诊国际标准,将就诊患者按照病情的严重程度、需要占用的急诊医疗资源配置分为4级诊疗,改变了过去传统模式下的急诊患者及家属团团围住急诊医师的紧促局面。即:一级患者(病情濒危,随时可能危及生命)立即进入急诊抢救室就诊;二级患者(病情危重,存在生命危险)在5分钟内积极处理;三级患者(病情急,可能重,有潜在风险)在15分钟内处置;四级患者(病情一般,非急症患者但又在急诊就诊)可能候诊2小时以上。

全封闭管理急诊抢救区。年3月医院率先实现急诊抢救区域全封闭管理,并投入专项资金聘用16名全职护工免费为抢救室患者提供陪护服务。护工分两班,白班、夜班各8人,每人大约要照顾3~4位患者,并协助管床护士完成患者的生活护理工作。同时封闭式管理中规定每天下午3:00~3:30分为患者家属探视时间,定时让家属探望患者,并充分与主治医生沟通病情进展,使抢救区管理更加规范,环境更加整洁,过去嘈杂的抢救室瞬间变得安静下来。

4、创新慢病管理服务模式

随着“互联网+医疗”理念的深入发展,医院在慢病课题研究的基础上加大了信息化建设投入,建立了基于医联体和大数据技术的“慢病分级诊疗平台”,将医院住院、门诊、急医院的医疗资料数据同步整合,形成了为患者服务的医疗数据统一视图。无论是医院医院的医生,都可以通过统一视图界面方便、快捷地浏览患者的就诊记录、检验检查报告、病历文书等信息。同时患者也可以通过手机端APP医院内的病历信息,并以就诊时间或检查分类的方式查看自己的检查报告,为患者主动参与到自己的健康管理和医疗决策中提供了有力支持。

主要成效

1、专病特色门诊为患者提供了更便捷的就医模式

医院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学科的作用,开设专病特色门诊为患者提供了更优质、更安全、更便捷的医疗服务。每个科室开设的专病种类均为该科室的优势病种,疗效确切,特色鲜明,用好这条就诊的“绿色通道”,不仅优化了诊疗程序,方便了临床患者,也进一步解决了群众看病难的问题。这种以患者疾病需求为中心形成的就诊服务模式,使就医更加方便、高效,治疗方案也更为全面、科学、合理、规范。同时专业的护理咨询门诊,使患者在家中也能享有连续性、专业化的医疗健康服务。

2、门诊处方前置审核推动药学服务成功前移  

医院通过全面实行处方前置审核,对门急诊同一天多次处方的患者,可以实现跨多张处方的合理性综合判断,极大地降低了“多时段、多科室、多处方、多品种”给药的用药风险。医院以处方前置审核为抓手,充分发挥药师合理用药的把关作用,成功实现了药学服务前移和药师转型,让所有来到医院就诊的患者都能够享受到最优质的药学服务,也进一步确保了患者的用药安全,医院药学服务水平提供了参考依据。

3、急诊分级诊疗有效缓解了急诊“不急”的状况

医院作为北京市东部地区急危重症患者的医疗救治中心,急诊就医的全流程改革在改善就诊环境的同时,有效缓解了过去传统诊疗模式下“急诊不急”的状况,使急诊“绿色通道”更加畅通,有效提高了急诊医疗资源利用率,使真正的急危重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救治,使急诊不再成为“挤诊”,因而也进一步提高了患者就诊的满意度。

4、抢救区全封闭管理使临床工作更加顺利地进行

抢救区的封闭式管理以床位管理和优化服务为核心内容。医院急诊抢救室平方米的区域内,30张床位井然有序,大大减少了交叉感染的几率。医院提供的免费护工服务为患者提供专业的生活护理,既降低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也“解放”了患者家属,让家属既舒心又放心。封闭式管理也进一步杜绝了家属过多影响抢救工作的现象,使临床诊疗工作能够更加顺利地进行,受到了患者及其家属的广泛好评。

5、慢病平台信息化建设促进医联体内分级诊疗  

医院在“慢病分级诊疗平台”上已经建立了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冠心病、慢阻肺和肾功能不全等6个病种的慢病管理模式,并且对关键指标进行实时监测。医院通过和医院联系,不仅可以弥补自己专科疾病诊治能力的短板,同时还可以通过数据筛查将急危重症患者第一时间上转至医院。医院也可以通过慢病平台将常见病、慢性病患者下转到医院,在保证各类患者得到及时、有效诊疗的同时,成功实现了医联体内分级诊疗。

讨论

1、坚持改医院医药分开综合改革落地的根本

医药分开综合改革的目的就是要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最终提升患者看病就医获得感,让人民群众真正得到实惠。患者的良好获得感从何而来,从服务中来。因此,医院把“改善服务”率先作为落实医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开设专病特色门诊、进行急诊全流程改造等一系列便民服务举措,以实际行动切实提升患者就医体验,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为医院能够顺利承担新一轮改革的重任奠定了坚实的根基。

2、坚持改医院医药分开综合改革前进的动力

人民群众日益医院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最直接的动力,而医药分开医院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大发展机遇。因此,医院应认识到必须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狠抓机遇,乘势而上,主动作为,通过提供门诊处方前置审核、慢病分级诊疗平台等创新服务,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进一步获得社会和群众支持,为医院改革的长足发展和稳步前进注入勃勃生机和无限动力。

3、坚持改医院医药分开综合改革成果的保障

全面实施“改善服务先行”举措,为医院落实医药分开综合改革任务提供了重要保证和良好环境。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优质服务,着力探索和创新医疗服务的新方式新方法,力求最大限度地发医院发展建设中的作用,也为最终实现医药分医院发展的新突破提供了有力保障。务。

详见《医院》杂志年第10期文章《医药分开综医院门诊改善医疗服务实践探索》,参考文献略。作者: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吴家锋等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白癜风传染
中医治疗白殿风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chaoyangzx.com/cysxw/156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