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助力健康中国 https://m.39.net/disease/a_6175265.html四年前,在达晨年经济论坛上,达晨财智执行合伙人、总裁肖冰用睿智、深刻且不乏幽默的方式总结了达晨眼中,创业企业的成败密码,一时纸贵。“成功的企业家是相似的,失败的企业各有各的不幸!”肖冰说,这句话到现在依然适用。不言而喻,成功企业之所以成功,是它具备了成功的全部必备因素。而失败的企业可能仅仅是因为不具备其中一条就会失败。“所以成功是一个特别小概率的事件。也就是说,对于企业家来说,失败很容易。”肖冰当时总结了成功企业家一些共性,现在肯定还是适用的。第一,唐僧式,此类特质总结为四个词:意志坚强、目标远大、心无旁骛、勇往直前;第二,刘邦式,特质为:善于组建、优势互补的合伙人队伍;第三,长期成功看人品:低调而谦逊、诚信(做的比说的好)、热爱家人、家庭幸福、身体好;第四,情绪平稳、气定神闲、心胸宽广。四年后,正值达晨加冠之年,也是中国经济最为复杂,黑天鹅频出的一年,处在这样的宏观环境、行业背景下企业家这些特质有没有变?这些特质会不会因为时代变迁和经济周期的变化而有所变化?肖冰表示,此次疫情,对于企业家是一次极大的考验。从年开始,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开始放缓,最近这几年多种因素叠加进一步加速了这种下行趋势,使得企业面临的外部环境比五年前更加残酷,更加复杂,企业的压力更大。企业在面对同样的外部环境时,表现得不太一样。同一行业的优秀企业家和一般企业家的表现和结果差异比较大。所以在这个时间点上,要更加强调造就优秀企业家的一些因素。在现在的环境下,肖冰认为更加需要企业家精神,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抗压能力。同时需要企业增强因势利导,因势而变的能力,以及一直以来不被企业重视的管理能力。(以下为肖冰精彩观点)韧劲、抗压能力和坚持最后5分钟的勇气企业家精神里面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抗压能力,在面对外部压力的时候能不能顶得住?能不能坚持下去?尤其是在面对改革开放以来内外部环境最困难的情况下。5年前,企业家对于外部客观压力的感受远没有现今这么深刻,因为当时中国经济发展增速还比较高,整个宏观经济虽然增速放慢,但是没有如此糟糕。现在这种形势特别考验企业家的精神——韧劲、抗压能力和坚持最后5分钟的勇气,大部分企业实际上都面临着这样的一个考验。所以在这个时候,更要强调企业家精神,更要强调抗压能力。这实际上是一种心理战,你战胜了自己消极的一面你就扛过去了。在疫情最严重的那两三个月里,我们有个别企业就没能扛过去,但是同样有企业最后顶住压力,坚持下来。所以我觉得这时候要进一步强调企业家精神,告诫自己坚持最后能够顶住的勇气。因势利导、因势而变的能力越来越重要在极端环境下,要强调企业应对外部环境以及灵活变化的能力。外部环境已经变了,企业是不是能够迅速地改变自己来适应环境?这是对企业的特别考验。这次事件中有的企业抓住了疫情中的很多商机。像我们有一家做服装的被投企业,利用原有的厂房设备和劳动力迅速转产做防护服和口罩,不仅没有受到什么负面影响反而获益了。还有一些企业在疫情刚开始的时候,就已经做好了准备,包括资金、口罩、消毒水等物资。所以疫情刚消散它就能立刻复工。企业及早的控制自己的现金流,做了积极应对的准备,所以活得比别人会长一些。不管是此次疫情,还是可以想象的外部环境持续改变,以及未来不断出现的黑天鹅,各种不可预测的事情发生的时候,怎么及时反应和自我变化。这些都对企业增强因势利导,因势而变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企业比拼到最后比的是管理能力科学管理的能力,是我比较看中的企业家能力。实际上企业比拼到最后比的是能不能科学管理,能不能够精细化管理,能不能够用数据来管理企业,也就是数字化管理的能力。其实我们大多数企业现在还是粗放式的管理。属于机遇型成长,就是抓住某种机遇而发展起来,这里面管理的漏洞很大,管理的水分也很大,可挤的水分也很多。在整个经济不好的时候谁的管理能力强,谁就能比别人活得更长久。很多企业原来更多的是讲理想,讲情怀,而没有扎扎实实的把每个细节做好,这堂管理能力课如果不补上的话,往往在这个时候就特别吃亏,也暴露出了很大的风险。草根创业成功的概率越来越小我还有一个体会,就是中国创业的环境会比以前艰难很多,创业成功的概率会比以前要小很多。以前有部分企业是靠机遇,靠胆子大而成功,现在类似于这种草根创业成功的概率会越来越小,而对企业家综合能力的要求则越来越高。还有一个重要变化就是,以后的创业更多是从科技创新的角度去选择。现在达晨投资的创业者们,大多数学历比较高,而且毕业的学校比较好,这样投资成功的概率会高一点。以前说清华北大不如胆子大,现在看来创业不是胆子大就能成功。现在对创业者的综合能力,综合素质的要求比以往更高。对早期项目而言,对团队的要求也比以前更高。达晨在疫情期间跟踪了几百个公司,通过和这几百个公司的接触,也让我有了这些体会。非常时期是容易筛选出优秀企业家的时候疫情期间依然表现好的企业肯定是真正的好企业。达晨这个时候敢于出手,而且出手很快,是因为面对恶劣的外部环境,有些企业还能够实现正增长,那么这种企业就非常难得,所以这也是我们能够比较容易筛选出优秀企业家的时候。大浪淘沙,危机时刻是最能看出来谁行谁不行的,也更容易辨别哪些是真正的好公司。而在以前整个市场行情高涨的时候,大家的表现都差不多。所以疫情不光是考验企业家,也是考验机构胆识决断的一个时候。疫情期间,达晨投资的企业总体表现我还是满意的,出现巨大风险的企业很少。我们的整个投资组合很安全。特别是还有一部分逆势增长的公司,实际上它能够对冲掉部分风险资产,所以整体看起来还是不错的。不成功的创业者的误区在哪里创业是一场反人性的修炼之旅,成功的企业家是真正的男人。成功的企业家有一个共同的特质,情绪都是比较稳定的,男人的心是被委屈撑大的,人都有七情六欲,普通人面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时候,内心是不断波动的,想哭的时候想哭,想笑的时候想笑,这才符合正常的人性。但是企业家是反人性的,首先他不能哭。资金链断了,哪怕明天发不出工资了,他也得表现得很镇静,这多反人性。所以说创业就是把女人变成男人,男人变成真正的男人,必须是真正的男人才能成功。作为一个企业家,是不能够随心所欲的。就像最近当当网的创始人,顺着自己的性子,摔杯子对骂揭短,这完全不是一个成熟企业家的表现。所以在现实中,很多企业做着做着就不行了,就是因为企业家在面对外部压力的时候,比较容易情绪化,让跟随他的人无所适从。与此同时,企业家也不能过于个性化或者过于凸显个人英雄主义,因为这样无法形成一个优秀的工作团队。企业家一旦过于彰显个性、依赖个人英雄主义,那么他/她所管理的企业就很难形成一个团队一个体系去作战。如果企业家习惯上去依靠他/她个人的能力去管理企业,最后都会导致企业的天花板比较低。企业发展的节奏更重要,很多企业是被撑死的在经济下行和特别残酷的外部环境下,企业发展的节奏尤为重要。有些风险暴露的企业,不是因为没有募到资,而是募钱太多撑死的。募资太多就想拼命的扩张,发展速度超出了自己的能力范围。那些融资比较少的公司,或者没融到钱的公司会比较谨慎和保守,反而在这次疫情中出问题的不多。谨慎多元化。尤其在当下特别要忌讳不相关的多元化扩张,要坚守主业和自己最擅长的领域;坚守最有核心竞争力的细分市场。稳稳的站住了,足够安全了,再考虑相关的多元化。一个企业的第二增长曲线,一定是在这样的节奏下发展的。如果盲目多元扩张,失败的可能性特别大。因为,市场让你交学费的机会都没有。募资方面也要把握节奏。错误的募资节奏是:账上还有钱的时候,它不去募资;或者想要一个很高的估值。等到把钱烧完了再降价去募资,最后募不到就死了。这和天晴的时候修屋顶是一个道理。现在很多企业后悔,为什么在去年没有进行募资,是因为那时候经济形势没那么差,行业也没有大的不利变化,所以还希望可以等到更高的价格,结果就没有把这笔钱募进来,导致现在毁灭性的风险。疫情最终会过去,作为企业家还是要观察长期趋势,同时要做自己能力范围可控的事情。不要着迷那种短期、投机性的机会,这个要有清醒的认识。保守主义让你走得更远可以说,我们谁也没法预测黑天鹅什么时候飞至,但是企业因为危险事件不能预知就不用检讨自己了吗?最起码企业没有做好应对极端情况的储备。未雨绸缪是中国文化中的精粹,但是企业往往忽略这一点。因为中国的企业往往没有真正经历过周期,都没有体会过这种教训,没有经历过大的考验,所以往往比较激进,有8分的力气,他会干满8分,甚至到9分、10分。他不会说我有8分的力气只干到6分、7分,我留1分来预防最坏的情况出现,没有这种风险防范意识。只有部分企业账上永远有一部分现金储备,负债率相对控制的比较好,哪怕银行每天上门主动给它贷款它都不要。这样的企业比较有定力相对保守,其实保守主义可以让你走得更远一些。一个成功的企业家,他一定是一个乐观主义者,否则他就不可能去创业。同时,他又是一个特别极端的保守主义者,因为他永远会想着失败。盖茨说,微软离倒闭只有一百天;任正非说,我永远思考的是失败。真正的企业家永远要有危机意识,同时也要有乐观精神,这样的企业家才能够成功。我们大部分企业家没有相对保守的意识,都比较激进,因为在中国改革开放以后的历史上激进的企业家好像成功的比较多。奢侈炫耀性消费可能会减弱甚至会部分消失疫情以后像生物医疗、健康领域这些朝阳行业会更加朝阳。同时,疫情导致中美关系紧张,技术领域的进口替代和自主可控行业,会得到更多的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chaoyangzx.com/cysxw/1389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