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7/13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加快推进我市55个低收入村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近期,庄河市委书记张淑萍等市领导将全面深入到各低收入村,开展实地调研,考察产业项目,看望驻村第一书记,解决实际问题。

为助推精准扶贫产业再上新台阶,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助推庄河市乡村振兴发展,5月8日,庄河市委书记张淑萍在市委副书记李亿兵,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杨勇以及相关部门领导的陪同下,深入庄河市塔岭镇、青堆镇、鞍子山乡低收入村调研产业扶贫项目,加快低收入村产业项目发展,扶持低收入村因地制宜发展主导产业。

因地制宜发展食用菌产业,助推农民增收致富

我市北部乡镇因特殊的地域优势,具有光照充足,气候差异明显等特点,特别适合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因此,在扶贫产业项目上,多个低收入村均选择了以香菇和滑子蘑等食用菌为产业扶贫项目,助推脱贫攻坚,帮民增收致富。当天,张淑萍实地调研了塔岭镇的棒棰沟村、隈子村、东瓜川村以及朝阳寺村的香菇和滑子蘑产业扶贫项目,调研了青堆镇的元宝房村食用菌气调库产业扶贫项目和新华村食用菌种植产业扶贫项目,以及鞍子山乡金山村的滑子蘑产业扶贫项目等。

张淑萍每视察一处食用菌大棚,都会拿起菌棒,仔细查看食用菌的生长情况,并向管理人员详细了解菌苗生产、菌棒制作、菌菇产量以及市场销售等情况。张淑萍强调,村集体要认真探索发展食用菌产业与产业扶贫模式,要因地制宜,充分利用食用菌大棚,广泛动员当地百姓发展食用菌种植业,并扩大种植规模,帮助老百姓打造品牌。同时,相关部门要加大对食用菌种植产业的帮扶力度,积极为农民提供技术指导与服务,帮助农民准确掌握市场动态,力促食用菌种植产业早日成规模、见效益,进一步帮助贫困群众实现稳定脱贫,确保农民增收致富。

变“输血”为“造血”,设施农业扶贫让产业“活”起来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庄河市各乡镇低收入村积极发展设施农业作为扶贫项目,以设施农业扶贫,让产业“活”起来,让扶贫资金“动”起来,有效促进脱贫攻坚工作进一步开展。当天,在设施农业作为产业扶贫项目上,张淑萍分别调研了塔岭镇的大朱村设施黄瓜制种产业扶贫项目,青堆镇胡沟村设施番茄产业扶贫项目,鞍子山乡朱营村食用菌种植、新品种花生种植、集体建设设施番茄产业扶贫项目以及玉石岭村设施番茄产业扶贫项目等。

张淑萍在调研时强调,产业扶贫是一项“造血工作”,而发展设施农业项目则是非常有效的扶贫方式,要变“输血”为“造血”,充分利用上级项目支持、产业扶贫资金、银行扶贫贷款等良好条件,要将产业发展与贫困户的利益紧密结合起来,落实好产业帮扶、技能帮扶、结对帮扶等措施,最大限度地带动贫困户稳定增收。要打造一村一品、一村多品的产业化项目,充分发挥合作社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的桥梁作用,使贫困户变“单打独斗”为“抱团发展”,让贫困群众走上可持续发展的脱贫之路。

图片文字:璟瑜化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chaoyangzx.com/cysxw/1093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