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5/7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北京朝阳

立德树人

教育强区

年,北京市朝阳区的教育发展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这一年,朝阳区启动新一轮教育资源整合,整体优化板块资源布局,不断推动学校内涵发展,促进朝阳学校品牌和办学品质的双提升,同时切实增强了人民群众对义务教育的满意度和获得感,取得了新的成绩。

图:朝阳区教育系统庆祝建党97周年展示活动

朝阳教育均衡优质发展取得丰硕成果

一年来,全区新增学位个;3所学校入选年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典型经验,占全市入选数的1/5;各中小学建立起弹性离校制度,全面开展课后服务;3人入选第三批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名单,占北京市基础教育入选人数的一半;新增正高级教师12名,全区正高级教师达到36名,增量和总量均为全市前茅;10名优秀教师入选北京市第六批名师培养对象,19名优秀教师成为“国培计划”专家库人选;6所学校入选“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朝阳区被认定为“全国青少年足球试点区”;2所学校入选“年全国青少年校园篮球特色学校”,9所学校及单位11个项目被推荐参加全国第六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入选数量全市第一。

年10月26日,北京市召开教育大会,朝阳区实验小学在立德树人方面的探索经验受到市委书记蔡奇的充分肯定。

朝阳区中小学生社团嘉年华

均衡化布局扩充优质资源

朝阳区实施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三步走”战略。

第一步是城乡一体化发展阶段,着重解决城乡发展差异的问题;第二步是优质资源聚集扩充阶段,着重解决优质资源总量不足的问题;第三步是义务教育学区化改革阶段,着重构建共商共治共享机制,解决校际间不均衡问题。目前,第一、二步已经基本告一段落,第三步正如火如荼开展。

年上半年,朝阳区启动了新一轮教育资源整合,涉及10余所中小学校,并引入了中央美术学院等高校资源。

年5月30日,定福庄第一小学更名为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附属小学定福分校,实行分校与二外附小本部一体化管理,本部的师资、课程等优质资源充分辐射到定福分校。

年6月1日,中央美术学院附属实验学校揭牌,学校为12年一贯制公立美术特色学校,致力于探索“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一体化的美术教育模式。

左家庄第二小学、新源西里小学、三里屯小学(柳芳校区)并入朝阳区实验小学,本校与新增的分校和校区共享先进的管理文化、课程教学文化和优秀的师资队伍。

芳草地国际学校也继续扩大集团化办学优势,将日坛中学(甘露园分校)与朝阳区甘露园小学整合为九年一贯制学校,并入朝阳区芳草地国际学校。

临近年关,朝阳区又抛出了学区化改革的“重磅”举措———启动“朝阳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三年行动计划”。这一“大手笔”的行动计划,于年12月18日启动实施。根据计划,朝阳区将加大优质资源辐射力度,到年,构建起“板块式布局,学区制管理,集团化发展”的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新格局,努力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全覆盖,满足区域适龄儿童就近上好学的需求。

优质均衡,在学前教育阶段也有体现。朝阳区启动了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一方面采用“建、收、扩、租”等方式,全年新增学前学位个;一方面鼓励和支持民办园转为普惠园或举办普惠班,增加普惠性学位1.22万个。

图:朝阳区“童心向党”歌咏活动

内涵式发展提升教育品质

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是朝阳教育近年来一以贯之的坚持。

干部教师的教育教学管理能力是优质教育最重要的指标,为适应新中考、高考改革,朝阳区组织了系列培训。

教科研能力是区域教育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年,朝阳区加大了教科研交流。比如,以星河实验学校为基地,进行持续的《马芯兰“翼课程”数学课程改革项目》研讨交流活动,组织《朝阳区小、初衔接课程改革项目》研训活动,以项目研究促进课题研究。年,朝阳教育系统有3项成果荣获基础教育国家级教育教学成果奖,实现了新的突破。

课程方面,朝阳区起草《朝阳区中小学校本课程审核管理办法》,组织开展义务教育阶段国家课程教材检查工作,进一步规范朝阳区中小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管理,促进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引导学校逐步形成适应学校和学生特殊需要,同时也体现学校办学特色的课程体系。

要深化教育发展内涵,绕不开教育的最基本任务——培养学生能力。年,朝阳区继续发力,深入落实学科改进意见,注重学生个性化能力培养,举办足球、冰雪训练营、冬季运动会、金鹰杯足球联赛等阳光体育系列活动;开展歌曲、舞蹈、戏剧、曲艺、微电影等形式的“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原创作品的征集和展示活动,举办舞蹈、戏剧、书画专场展演;所有中小学全面开展古诗词传唱、民族艺术进校园,戏曲进校园、区艺术节(舞蹈和器乐)展演等艺术实践活动;组织开展“少年创客玩转科学”、朝阳区创客进校园、竞赛机器人、科技创新大赛、未来工程师系列竞赛、北京市金鹏论坛等科普竞赛活动,为学生搭建广阔的展示平台。

年,朝阳区还利用社会大课堂资源,整体构建市、区、校三级社会实践基地体系,开发社会大课堂活动课程,将其纳入学校课程体系,整合家资源单位。

图:朝阳区庆“六·一”少先队活动展示

优质教育资源辐射各对口支援地区

年,朝阳教育的社会满意度实现了新的提升。年朝阳区中考再上一个新台阶,全区中考总分及格率实现连续10年稳定在95%以上的高位水平,中考总分优秀率比去年提升9.59%,连续三年稳定在七成以上。高考质量迈上新台阶,本科上线率比去年提升1.42%,连续3年保持全市领先水平。一本上线率保持大幅提升态势,位居全市前列,2/3考生能够升入重点大学。朝阳区积极推进中小学课后服务工作。年秋季学期开始,全区中小学结合学校实际,普遍建立起了弹性离校制度,全面开展课后服务。目前,参与课后服务中小学生的比例为87.6%,受到家长欢迎。年,共录制网上家长学校视频课程26节,组织家庭教育指导讲座余场,“手机同步育儿信息指导服务”服务10万个家庭。年7月起,朝阳区又推出了家庭教育新举措———开展家庭教育文化品牌创建工作,旨在整合全区街乡、学校、社会资源,构建家庭教育文化体系,将在年前建成朝阳区家庭教育文化理论体系及评价体系。

朝阳教育社会满意度的提升,还源自对口支援地区的如潮好评。朝阳教育肩负着对新疆、河北、贵州、云南等省、自治区的贫困地区进行“教育扶贫”的重任。年,朝阳区组织义务教育阶段47所中小学分别与河北省保定市唐县、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卓资县、新疆和田地区墨玉县等6个地区开展对口帮扶,开展支教送课、跟岗培训等活动余次。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优质均衡发展之路已经开启,办人民满意教育是朝阳教育人永恒的追求。

图:朝阳区校外教育60周年成果展示

涵养文化生态推动朝阳教育健康可持续发展

12年前,北京市朝阳区教育系统开始了教育和文化相融的探索。12年来,从单纯的校园环境文化建设,到以师生行为文化、学生成长文化、学校管理文化为要素的学校文化建设,再到将文化涵养融入育人全过程的教育文化建设,北京市朝阳区在教育与文化相融方面一步一个脚印,摸索出了一整套经验。专家们认为,朝阳区学校文化建设把建设和改造校园环境文化、规范和完善学校制度文化、深化和改革课程课堂文化、彰显和提升办学特色文化贯穿于学校发展的全过程,为朝阳教育全面、科学、可持续的发展找准了方向和路径,实现了以学校文化促进校长教师的个体发展、学校群体的组织发展、整体教育的区域发展三大目标。

图:“一带一路·民心相通”活动越南代表团成员与朝阳区学生交流

12年深耕教育文化建设

北京奥运会举办前,朝阳区委、区政府和全区余万人民对教育发展由“大区”向“强区”迈进寄予了期盼,提出了教育优先发展战略。

这个抓手在年终于被确定,旨在丰富教育内涵的“学校文化建设工程”应运而生。

学校文化建设工程上马时,朝阳区委教工委、区教委制定了为期三年的“三步走”实施战略,扎实推进学校文化建设,朝阳教育校园环境、教育质量和学校品质全面提升。

“十二五”期间,朝阳区更加注重学校文化内涵发展,学校文化建设向系统化、特色化、品牌化推进,学校文化建设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紧密结合,形成了有效的管理评估考核体系,全面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和文化品位。

进入“十三五”时期,朝阳区学校文化建设工程重心悄然转移,经过10年涵养,校园文化硬件环境均已达标、软件准备也相对成熟,是时候将10年积淀转化为学校文化品牌、整体提升全区中小学文化软实力了。

年3月,朝阳区委教工委、区教委进一步规划和引导新一轮学校文化建设工作的同时,也为“十三五”时期全区教育系统学校文化建设铺平了道路。

根据工作方案,每年5月和10月朝阳区委教工委、区教委都在全区集中开展“学校文化节”。这是朝阳区学校文化建设上的一大创举,也开启了北京市学校文化建设展示的先河,堪称朝阳区学校文化建设工程塑造的“巨无霸”品牌。

年,首届学校文化节全区中小学校开展活动余场,全区超17万师生参与其中,极大地扩大了朝阳教育影响力。

年第二届学校文化节品质更高,不少学校做到了师生参与全覆盖,表现形式更是喜闻乐见。此届文化节还调动了社区、家长的积极性,影响覆盖到了社会。

年第三届朝阳区学校文化节主题更明确、立意更宏伟、开展更深入,在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节汇演活动的同时,还以“致敬时代,成风化人”为主题,结合领导作风建设年,制定实施了学校文化建设“专家引领”、“课题示范”和“专项培训”三项行动计划,首期选定10所学校,通过专家一对一指导,强化课题示范引领和实践转化,进一步凝聚了学校的文化共识。

朝阳区学校文化建设纵贯三个五年规划,连续启动了两个“三年建设”、“基础达标、文化窗口”两大工程,三届全区“学校文化节”、“专家引领、课题示范、专题培训”三大行动,历时十多年的“主题推进”,覆盖余所学校、惠及师生20余万人,在这项工程引领下,文化带动教育发展的乘数效应显现。

图:朝阳区学生武术展示

校校有品牌、教育添内涵

12年深耕学校文化建设,推动朝阳教育整体面貌由内及外焕然一新。

从外在来看,随着校园文化环境的主题化更新和不断完善,朝阳中小学校园“颜值”不断刷出新高度。走进朝阳校园,哪怕是曾经的农村“薄弱校”,都有寓意深邃的主题文化景观、精致有内涵的文化楼道、特色各异的班级文化墙。

更令人欣喜的是朝阳中小学由内向外散发的文化气质。借助12年的推进,朝阳区各学校以实施学校文化建设工程为契机,系统梳理学校的发展历程、历史文化、特色传承,凝练学校的精神文化,深入挖掘文化内涵,让学校教育的文化气质不断显现。

这种气质的显现,体现在学校文化建设成果的多个方面,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学校文化品牌。如今的朝阳中小学乃至幼儿园,都在文化品牌建设上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学校受益于学校文化建设工程开展、形成自有教育文化品牌的朝阳学校众多案例中的一小部分。为推动各校尽快形成自有教育文化品牌,在内涵式发展道路上更有后劲,“十三五”期间,朝阳区还加大了学校文化特色项目的梳理和评选力度。目前,一批文化品位高、办学质量好、办学成果显著的朝阳文化特色校脱颖而出,形成了“一校一名片,一校一品牌”的文化生态格局。比如,三里屯小学摄影教育文化品牌特色显著,围绕摄影特色,学校形成了独特的课程体系。柏阳学校深耕书法、国画文化特色,在学生中普及书法艺术,传播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书法文化,已经形成品牌效应。年5月,该校组建的“林中阳书法工作室”正式启动。

图:朝阳区弘扬高尚师德潜心立德树人争做新时代“四有”好老师和“四个引路人”活动

化经验为理念

12年持续开展学校文化建设,为朝阳教育带来的不仅仅是一座座充满文化气息的校园,也不仅仅是一个个凝聚朝阳师生心血和智慧的自有教育文化品牌,更重要的是,朝阳区将十余年探索的经验,梳理、提炼、总结,形成了指导下一步工作的理论。

在年学校文化节启动活动中,朝阳区委教工委副书记、区政府教育督导室主任王世元在致辞中说:“朝阳区学校文化建设已经走过了十年,在第一个十年中,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chaoyangzx.com/cysrk/761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