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4/13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白癜风治疗北京哪家医院好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2月27日,首都医科医院(医院)援鄂医疗队出征“满月”。14名白衣战士身披“铠甲”,奔赴这场没有硝烟的“新冠肺炎”疫情战场,他们无所畏惧,众志成城,用无悔的逆行,和无数的汗水,践行着“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誓言,诠释着医者的使命与担当。

1月27日

医院14名医务医院支援武汉医疗队出发,奔赴抗击疫情第一线,她(他)们分别来自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急诊医学科、心内科、感染与临床微生物科、风湿免疫科和手术室,其中党员5名,成立了临时党支部。

1月28日

医疗队到达武汉的第一天,全员接受培训,医院西院对接,在驻地酒店讨论并规划每个房间的感控区域,共同练习穿脱防护服以及手卫生操作。

1月29日

医院西院区进行物资分配及整理。同在武汉的国家卫健委医疗救治专家组成员、我院副院长童朝晖前往北京医疗队驻地对医院分队表示慰问,同行的还有前期抵达武汉的呼吸与危重症学科副主任医师李绪言。

1月30日

我院医生团队正式进入病区,在队长唐子人的带领下,医疗团队进入隔离病房工作6小时,病房原有患者19例,其中重症4例。当天新收患者4例,其中重症1例。

1月31日

我院护理团队进入12病区的日子,这次的首发阵容是我院医疗队的临时党支部书记刘小娟、副书记李倩倩以及医疗队副队长赵路。

2月1日

护理团队秦立宁、任一、尹茜、黄菊梅、李秀男、王美玉六位队员负责晚上9点到次日早晨9点的工作任务,与此同时我院医疗队伍的张黎明主任医师也参与同样的夜班医疗工作。医疗队自己出钱给所负责病区患者买水果,每位患者一个苹果还带有祝“早日康复“的慰问签。晚上下班后,医疗队临时党支部成立了“心声园地”,7名队员向临时党支部书记刘小娟、临时党支部副书记李倩倩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图为王美玉(左)和李秀男(右)正在准备为患者送苹果

2月2日

全员休整的一天,医疗队长唐子人、临时党支部书记刘小娟组织队员召开近期工作总结会,刘小娟对队员们近期的护理工作进行梳理,唐子人对病区患者的病情及治疗现状进行分享并传达医疗队下一步工作计划。

2月3日

我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专家张黎明带领朝阳援鄂医疗分队在12区病房工作。张黎明坚持每位患者都要测血氧、耐心解释病情,安慰鼓励患者,同时指导年轻医生,病情严重的患者,积极协调经鼻高流量吸氧。40位患者,查房就将近用了3个多小时。55岁的他,坚持不让同事们照顾,一定要值一线夜班。

2月4日

我院医疗队开始协助接管10病区,医疗队对病区环境进行优化。冯晓凯作为此次医疗队的呼吸科专家,进病房后带领当地医生认真查房,分析每一位患者的病情并制定治疗方案,同时指导当地医生对病例进行分析。

2月5日

我院支援武汉医疗队副队长、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王峰收到儿子王皓哲给他的信和图画。信中,王浩哲说:“当我看到您发的工作照片时,我画了一幅《爸爸加油》的画。爸爸,我最喜欢的颜色是白色和蓝色,因为那是您‘战袍’的颜色。您是我心中的英雄,在您身上,我看到了克服困难、知难而上的精神。长大后,我也希望像您一样,做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2月6日

尹茜医院西院护士覃芳芳接管了整个病区里三分之一的患者。

2月7日

医院西院住院楼下传来了久违的笑声,在我院所属管辖的10层病区,迎来了第一位出院患者。作为病区负责人,唐子人、张黎明亲自送该患者出院。

2月8日

元宵节,北京市支援武汉医疗队在武汉首次和北京进行5G视频连线,院领导们邀请了队员家属通过视频对医疗队员进行慰问沟通,并邀请我院各科专家共同进行病例讨论。

2月9日

秦立宁作为一名手术室的高年资护士,在医疗队中发挥着极大的作用,所有队员的安全都由秦立宁“保障”。我队每一位上“战场”的队员都要经过秦立宁严格的穿脱防护服操作考核检查,不仅如此,她还是一个热心的“大姐姐”,帮助医疗队其他医生进行防护服穿脱培训,她常说“防护服要起到它的最大作用效果,一定要严防死守,绝不能姑息迁就。”她在病房中干活也是一点不惜力,有活抢着干,操作麻利经验丰富。

2月10日

第二个全员休整日。“大家开窗通风,测体温,小药童马上要上门啦!”伴随着暖心尹茜的小贴士,端着一满壶中药茶饮的尹茜穿梭在驻地楼道中。“暖茜”的热茶让大家心里暖暖的,而她也获得了新的爱称“小药童”。

2月11日

我院医疗队所负责的10病区41床由于需要进一步治疗,患者即将转入ICU。来自急诊和手术室的护士李倩倩、秦立宁负责患者的转运,她们二人对于患者转运经验极为丰富,为了保证患者安全,准备氧气袋、提前评估转运路线、为患者保暖、时刻评估患者血氧……转运前的准备工作非常充分,秦立宁为了保证路上氧气供给,一直用手按压着氧气袋保证给氧压力充足,一路上两大“护法”相随,她们不仅要推床、按压氧气袋,还时刻安慰着患者,嘱咐他不要紧张,使患者的焦虑情绪缓解了许多。

2月12日

10病区新到了一台V60无创呼吸机,以便给予患者更高更有效的通气支持。由于武汉本地护士大多由消化科、肝胆外科组成,对于无创呼吸机的认识与了解并不充分,呼吸与危重症专业出身的护士尹茜就自发承担起为当地护士培训的任务,耐心与各位护士讲解如何连接管路、如何进行气体加热湿化、如何进行模式及参数调节……穿着厚实的防护服以及两层口罩,尹茜出现了轻度缺氧的情况。为了不造成对大家的负担,她没有和任何人说,只是在一边默默地自我调整,尽量不表露出任何异样,让人敬佩又心疼。

2月13日

朝阳护理团队配合医生为一位病情危重的患者行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插管过程中我院赵路、任一主动担当作为,勇往直前,把危险留给自己,充分体现出朝阳人的责任和担当!同日,病区里一位在工作中不幸感染新冠肺炎医院护士治愈出院。

2月14日

队员任一在前一天上班时了解到有几位患者想喝粥,于是一早就去驻地食堂打粥,拜托张黎明主任带去给昨晚上夜班的护士李秀男和尹茜,由他们发给那几位患者。在等待班车时任一还不断叮嘱张黎明今天多看看她负责的“爷爷”、“奶奶”、“爹爹”。向爱心小天使任一致敬!这几碗粥是情人节最好的“礼物”!

2月15日

一位气管插管使用有创呼吸机的患者病情十分不乐观,不能进食,身体需要营养支持。医疗队长唐子人凭借多年的工作经验,果断决定采用更适合患者的锁骨穿刺方案进行治疗。唐子人行云流水般,锁骨下静脉穿刺一针成功,有效避免了并发症的产生。

2月16日

北京电视台报道了医院西院区里一场惊心动魄的抢救。晚上八点刚接班,我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姜纯国听到护士呼叫,一位插管患者出现躁动,他迅速赶到病房,为患者调整镇静药物剂量和呼吸机参数。患者在姜纯国争分斗秒的抢救下病情趋于平稳。

2月17日

“手牵手我的朋友,爱永远在你左右”,我院唐子人抄录了台湾艺人在年为声援大陆抗击“非典”创作的歌曲《手牵手》歌词并附上集体签名,为一名出院的台胞患者送上祝福。

2月18日

队员任一记录了一位像妈妈的人,她就是我院内科护士长、主任护师、临时党支部支部书记刘小娟。她说:“临时党支部作用不临时,党性不临时。”于是,工作中无论什么问题,她总迎难而上!“我来”“我去”“我行”是她的口头禅。生活中,她无微不至地关心着每个队员。怕大家饿着,她就将热乎的饭菜送到下班队员的房门前。只要队里有人上班,不论什么班次,她都会在班车站,笑嘻嘻地为队员加油!她说:“我马上要退休了,不想有遗憾!能为护理事业多做点儿贡献就多做一些!”任一说:“等疫情过去了,我一定要好好抱抱您!”

2月19日

队员这样描述赵路的“冲劲与担当”:每次给赵路送所需药品时,他怕增加我们感染的风险,总是只将门开一点点小缝儿,有时他甚至隔着门玻璃跟我们对话。而赵路却念念不忘患者的善良:有一次,准备给患者输液,患者见到我们,立刻回头翻柜子找东西。赵路问:“找什么,我们帮你找”。患者不回话,继续埋头找。直到她找到一个口罩,戴好后才回过头,并把头偏向一边和我们说:“我刚才喝水没戴口罩,我得戴好口罩再和你们说话,不能传染你们。你们为我治病护理,我也要为你们的安全负责。”

2月20日

王峰在武汉的这些天感受到了患者的信任。“哪怕是重症患者,也非常乐观,非常信任医生,有一些稍微轻一些的患者,我们查完房离开时,甚至要站起身送我们。”王峰说,在这样的特殊时期,看到了人和人之间的信任、尊重,人内心的善意被激发。

图为王峰正在为气管插管上呼吸机患者进行锁骨下静脉置管

2月21日

唐子人:每次查房,看完40多个患者需要3个小时…遇到抢救时要亲自做心肺复苏,深静脉穿刺,俯卧位通气,心律失常转复…恍惚间又回到了当年金戈铁马的年轻岁月…会挽雕弓如满月,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已霜,又何妨!

左二为唐子人

2月22日

《中国青年报》记录了这个故事:“呼吸重症及危重症患者时刻面临生命危险,有时撑下去就是一口气、一瞬间的事。”尹茜、李倩倩及本地护士合作转运一位危重症患者,只花了不到2分钟。发现患者吸氧设备无法正常运转后,他们快速分工,尹茜以最快速度安装经鼻高流量并设置参数,李倩倩在转运途中给予患者储氧面罩吸氧,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并安慰指导患者。到隔天接班时,下一班的护士告诉尹茜,“这位70多岁的患者爷爷说,我们几个护士救了他一命”。

号称威力无比的“QQ组合”李倩倩和尹茜。(左:李倩倩,右:尹茜)

2月23日

冯晓凯:至今记得出征那一天,我和老母亲、妻子和儿女简简短告别,收完东西走出家门,电梯门在关的一瞬间,儿子大喊一声:“爸爸!你放心去吧!我在家里会照顾好大家,你一定要回来啊!你若不回来,7月份我去武汉找你”,听完儿子的话,一向坚强的我真的落泪了!我明白前方的道路必然荆棘丛生,但需要我们医者披荆斩棘,构筑起防控疫情的钢铁长城。儿子,我一定会平安归来!

医院西院病房中的冯晓凯医生。右一为冯晓凯医生

2月24日

新京报记者记录了我院心内科护士黄菊梅的战地日记:

上班时穿着厚重的防护服,带着护目镜,口罩雾气打湿了护目镜,口罩遮住了面庞,无法辨别是谁。记得患者曾对我说,“你们给我们治病,我连你们长什么样都不知道,叫什么也记不清,只能听音辨人,我们都信任你们,请一定要保护好自己。”

这朴实的话语给了我们力量,让我们齐心协力,并肩作战,战胜疫情,没有什么困难能难倒同心协力的我们。

2月25日

新京报记者在报道里记录着一段患者的话:“生病了,总有悲伤的情绪,李秀男就会跟我说,‘加油,你恢复得很好!要阳光,越阳光好得越快,病毒就不会靠近你。’我一直记得他的话,我觉得我们不仅是医患关系,也成了朋友。”患者口中的李秀男,是北京医院护士,出院时,患者向李秀男发出邀请,等疫情过去,请他吃一碗地道的热干面。

2月26日

早晨,正好雷鸣电闪,观窗外雨中的三角湖及远处的景色有感,西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张黎明填了一首词。

小重山令?王师会江城

忽闻窗外春雷声,惊回思乡梦,银蛇醒。残荷桃花孤岛静。万巷空,灯火映古城。

白首踏征程。轻装换重甲,长歌行。十万王师会江城,伏魔日,杯酒祭英灵。

注:早晨被春雷惊醒,开窗见天已微明,闪电划破长空,窗外寂静的三角湖,雨打枯荷,挡不住岸边桃花初开,湖心小岛在烟雨朦胧中。病魔肆虐,万巷净空,远处的灯火遥映着江城。战鼓响,集结令,不惑之年,两鬓白发已生,再披重甲,出京城,踏征程,十万王师,除魔江城,高奏凯歌时,一杯浊酒,祭奠在防疫中牺牲战友的英灵。

2月27日

纵使阴霾满天,何惧曙光不现。勇士逆行,战必胜,我们等你们平安回家!

拍照当天,我院支援武汉医疗分队为病区重症患者做了暴露风险很大的操作,绝大多数患者都在好转。下班回驻地时,路遇大雪。漫天雪花中,几个医务人员的肢体语言,流露出无限的喜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chaoyangzx.com/cysrk/712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