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3/18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在朝阳区有这样一条路,它与通惠河、京通快速路、朝阳北路平行,是纵贯东西的主干道路,这就是著名的朝阳路。西起朝阳门外东大桥,东至通州,全长20公里,元代时期,这条路就已成为通向沿海和南方的重要通道,也是明清两代运粮的要道。

▲如今地图上的朝阳路

▲20世纪80年代北京地图上面的朝阳路

朝阳路自西向东依次串联起众多知名地标,如中央电视台新址、人民日报社、慈云寺、八里庄、医院、定福庄、中国传媒大学、双桥、八里桥等。这其中有新中国成立之后建成的,也有很多是经历了悠久的历史沉淀。正是经历了经年的变迁,才成就了今天的朝阳路。

▲朝阳门老照片

清朝雍正之前,朝阳路只是一条两旁长满杂草的土路,由于土路在雨雪天气过后会极其难走,雍正七年的时候,清廷就拨款修建石路,这在当时算是相对较好的路,很多从外地运货进京的车马都会走这条路,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20世纪50年代左右。

新中国成立不久,朝外地区被拟定为工业区,为了适应工业的发展,年政府拨款扩建道路,同时定下了今天我们众所周知的名字——朝阳路,之后的年又对其进行了修建。改革开放以来,政府又多次投入大量资金对其进行扩建等工作,如今展现在大家面前的,正是前人努力的结果。

八里庄

向东距朝阳门约八里地的地方,是八里庄。在北京海淀区也有一个地方叫八里庄,为了与其相区别,朝阳路上的八里庄俗称“东八里庄”。因其周围在古时多为坟地,所以附近聚集了很多的寺观庵堂,分布在朝阳路上的就有红庙、慈云寺、甘露庵,如今很多地名也沿用了下来。

以朝阳路为界,路南称为“前八里庄”,路北称为“后八里庄”。解放前北京近郊至少有四个八里庄:北边的在北苑附近,南边的在南磨房附近,西边的在阜成门外,东边的在朝阳门外。为了加以区别,人们在村名前加上了“东南西北”表示方位。

▲东八里庄老照片

▲东八里庄老照片

如今的东八里庄地区,京棉二厂变成了莱锦文化园,京棉三厂原址上盖起了远洋天地和住邦,一个全新的商圈落户在了北京的东四环朝阳路上。

▲莱锦文化园

▲远洋天地

▲住邦

红庙

红庙在八里庄的西面,名称的由来是因为金台路、西大望路、朝阳路相交处的西南角旧有庙,称红庙。红庙所在的村子称红庙村,它东起慈云寺,西至西大望路,北始朝阳路,南至北京第一热电厂。据民国时史料记载,此庙于道光十八年(年)私建,占地四亩三分,有大小泥像、小铜像、小木像供奉其中。

五十年代,北京劳动学院在此建校,即今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东教区,彼时将此庙拆除。经贸大学大门内的数株柏树,也许便是红庙旧迹。七十年代曾改称甘露园中里东巷与甘露园中里西巷,年改回原称。红庙南侧旧有清辅国公祜世塔墓。墓主是清太祖二弟穆尔哈齐九子,后续已查无可考。

▲红庙西端——西大望路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慈云寺

沿着朝阳路向东不远就是慈云寺,其在古时是一座占地二十亩,供奉毗卢佛、旃坛佛、观世音、关帝、达摩、娘娘等的寺庙,对于它的创建年代一直有争议,有说建于明万历年间的,有说建于清康熙四十三年(年)的,也有说建于清乾隆三十三年的,说法不一,不过都认同其属于私建。逐渐在清朝末期衰落,解放初期尚有遗址,五十年代改建成住宅区。年起曾称过慈云里,年至今沿用慈云寺旧名,慈云寺遗址现为小区楼群。

▲慈云寺

十里堡

在说十里堡之前,先要从一座庙说起。在八里庄东边,以朝外石板路为界,路北有座“红衣庙”(也有人说是红墙庙),大致相当于今鑫帝大厦的位置。庙的附近,现在的京棉新城一带,有一座鲜为人知的务达海墓,墓丘早已平覆,民国年间就很难找到具体位置了。

从古墓一直向南,在石板路南边,有个村庄叫十里堡(pù),位于东四环慈云寺桥东。堡字也写作“铺”,是驿站的意思。十里堡因为距朝阳门十里而得名,很可能也是在雍正年间形成村落的。社区隶属于八里庄街道。

▲十里堡地铁站附近

▲十里堡眺望CBD

大黄庄

大黄庄社区,位于北京市朝阳区高碑店地区的东北侧。东邻三间房社区,西连南太平庄北巷和财满街,南至朝阳路,北达朝阳北路。

▲大黄庄医院

▲大黄庄铭基创意园

▲大黄庄红星美凯龙

定福庄

定福庄位于朝阳区东五环外,东至三间房,西临大黄庄,南接双桥,北近白家楼。相传定福庄一带在明清时期多埋葬宫中的宫女、宦官等,“福”即棺材上的福头,“定”的就是使之安定。

▲定福庄中国传媒大学

▲定福庄传媒走廊

▲定福庄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三间房

三间房位于朝阳区东部,通惠河畔。东起管庄西里,西至定福庄,北起黄渠村,南至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该村因作坊得名,据传成村初,该地有三爿作坊,村因而得名“三间坊”,后来渐渐谐音为“三间房”。

村西朝阳路北侧有朝阳门石道碑,是清乾隆二十六年(年)御笔,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现保存完好,对研究由朝阳门至通州道路的形成及道路两侧历史有重要价值。原有清代古墓石家坟,为一等伯石廷柱家坟地,分东、西石家坟。西石家坟现有清康熙三十六年(年)驮龙碑,为石廷柱长孙湖广总督石文晟之妻、一品夫人佟佳氏诰命碑,是区级文物保护单位。东石家坟以石廷柱的原配夫人立祖,墓丘早已平覆。

▲朝阳门石道碑

著名的三间房动漫产业园是三间房乡政府于年正式启动建设的重点产业功能单元,核心区由动漫一条街、天泰动漫广场和天籁轩影音制作中心构成。形成了以动漫企业为龙头,影视、广告、出版、会展、演出等多种文化企业协调发展的产业结构。

▲三间房演播厅

▲三间房动漫大厦

双桥

双桥东临通州区,西接CBD区域,属于三间房乡。在本区域设有双桥火车站及双桥地铁站,京通快速公路也直接穿越过双桥区域。双桥站建于清朝光绪二十七年(年),是通州支线一个中间站,因站北侧有北双桥村而得名。年英军占领北京期间,为适应其战争需要及加强对北京的控制,英军将关内外铁路北京端的终点从马家堡站延长至永定门再经东便门至东交民巷外国使馆区附近的正阳门,同时修建了通州支线,该线从正阳门起向东经东便门至双桥村进入通州,是关内外铁路的支线。年8月24日,通州支线由中国收回国有。

双桥站建站初期,仅办理通过,无客货运业务。抗日战争时期,年日本修建京古线时,重建了双桥站站舍,站线增至两股半道,扩建为中间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北京枢纽总布置图中,将双桥站规划为北京枢纽东部地区辅助编组站。年至年这三十多年里,双桥站经历了多次改建、扩建工程,形成了今日的现代化交通集散地。

▲北京京郊双桥商圈

▲双桥国际文创园

管庄

管庄乡位于北京市朝阳区东部。明万历二十一年()已见史籍记述。朝阳路、京通快速路、地铁八通线、京秦铁路、通惠河呈东西向贯穿全乡。管庄地势平缓,西北略高,东南略低,通惠河东西横贯乡域中部,双桥扬水干渠纵穿乡域南部。

管庄地区素有北京东大门之称。历史上曾为元、明、清三代水路、旱路运输进京的必经之地,元代开凿的京杭大运河(通惠河)是著名的古运粮河道,辽金时期即用于漕运,近代铁路的建成才使漕运渐废。明代万历年间为皇家草料供应基地,管庄南部通惠河上有围堰,用于停泊船只。

解放初期,管庄地区隶属河北省通县,于年划归北京市东郊区。乡域内通惠河上有元代修建的杨尹闸遗址,及修建于明正统年间的八里桥。上世纪50年代,管庄村归杨闸乡和常营乡管辖,年从常营乡划出,随双桥人民公社管庄管理区,从此管庄成为本地区广义上的代名词。年从三间房乡管辖管理区划出,分别成立双桥人民公社管庄大队和三间房大队。年在管庄大队基础上成立管庄乡人民政府,隶属双桥农村办事处管辖,成立了双桥农场管庄分场。年场乡体制改革后,管庄乡与双桥农场脱离,直接归属朝阳区领导,年初成立管庄地区办事处。

▲北京朝阳区管庄清真寺

▲北京科技大学管庄校区

八里桥

八里桥,位于朝阳区东部偏南。东与通州交界,西至果家店,北起东军庄,南至通惠河。原名永通桥,始建于明正统十一年(年)的三孔石拱桥,横跨在通惠河上,是通州至北京大道上的必经之处,因距通县8里,俗称八里桥或八里庄桥。八里桥被列为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八里桥音乐主题公园和八里桥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便坐落于此。

▲北京八里桥

▲北京八里桥音乐主题公园

▲北京八里桥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

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离不开当地交通的助推作用。朝阳路就是这样一条纽带,引导着周边广大区域与时代发展同步,经历多年风雨和时间的打磨,沉淀下来无数的精彩华章,至今依然在闪耀!

和团团菌一起玩耍吧~

加我哟

让友谊的小船载着你,发现青春朝阳的宝藏

老胡同:哥已不在朝外,这里却还有哥的传说

连接副中心!1分钟带你漫游广渠路

你最爱的朝阳“店”小二,我有故事你有酒吗?

我是“营”字辈,我为自己代言

团团菌

赞赏

长按







































白癜风品牌影响力单位
北京中科医院都是假的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chaoyangzx.com/cysrk/372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