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赏析 舞凤是岭南地区一项特色传统民间艺术。据《惠东县志》记载,惠东舞凤起源于明朝洪武十八年,距今有多年历史。 惠东舞凤主要分布在平海古城内的东门村,是平海镇东门村村民世代相传的民间传统表演习俗。每年的元宵节、三月三、九月九或在隆重节日活动中都有舞凤表演,是当地人们祈求民康物阜、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的民间习俗活动。 (平海古城) 舞凤又称“五凤朝阳”,颇具观赏性 舞凤又称“五凤朝阳”,因为东门村村民居住于城内东面,是太阳升起的方位,象征朝阳、兴旺,凤则象征吉祥、美好。舞凤这项习俗的表演有着严格的程序,首先由村里的长者手持帖合先登门送帖,主家长辈接帖后回礼(利是); 4位长者手持火把分站在4个角上照明,然后由7名少年扮演不同的角色依次登场,其中1人身穿武服,手持金钱和仙绋扮演刘海仙(即刘海蟾,五代时人,相传其在终南山修道成神仙“小八仙”,是中国民间传统中的“文财神”,人们尊称他为“大财神”、“吐钱金蟾”、“送钱财神”、“济贫财神”),1人身穿仙女服饰,头梳鬓角髻,手持牡丹花扮演凤旦(女),以上2人又称“金童玉女”。 另5人扮演神话中的神鸟(即凤),各自佩戴按不同角色扎制彩绘的道具,分别为凤凰、山雉、大鹏鸟、孔雀、鹓鶵。表演时有唢呐、铜锣、钹、鼓伴奏,随着音乐和鞭炮声的响起,刘海仙开始诱逗五凤,五凤就各自围绕刘海仙和凤旦翩翩起舞,通过串凤、走凤、引凤等套路不断变换队形和动作,展示各种形态。 表演刚柔相济,活灵活现,颇有谐趣,具有本土民间气息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有较强的欣赏性。 已列入省非遗但遇传承难 舞凤和许多传统艺术一样也遇上了传承难问题。当地一杜姓老人跟记者说,舞凤在当地曾兴极一时,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过年时能从正月初二舞到元宵,不仅在当地很火,还能舞到港口等地去,十分受欢迎。 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娱乐选择更多样化,舞凤渐渐淡了下来,“老一辈的舞凤人相继离世,年轻一辈又不愿学,舞凤的人越来越少了。” 杜老爷子说,舞凤的成本颇高,如5鸟的道具都是能工巧匠用竹篾编成的,凤凰漆金黄色,鹓鶵漆黄色,大鹏漆橙红色,孔雀漆碧绿色,野鸡漆纯白色,看着色彩鲜艳夺目,形象生动逼真,会做的师傅不多,且一套就要上千元,七个人就至少要元,一套道具要两个师傅做一个星期,太费时间,愿做的师傅越来越少。 所幸在惠东县委、县政府及当地政府的重视下,抢救和保护这项传统文化的脚步一直没有停止,舞凤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取得可喜的成绩。 年8月被列入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年5月,通过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评审;年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舞凤这个习俗,有着鲜明、浓郁的地方特色,它的每个仪式、程序,都蕴含着丰富而深厚的文化内涵,对研究岭南习俗、风土人情、区域环境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来源:惠州日报 赞赏 长按北京治疗白癜风哪家医院最专业北京哪里能治白癜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