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6/11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北京湿疹医院专家介绍治疗的办法 http://health.zgny.com.cn/b/b8/m/12992.html

记得住乡愁的世界华人文学平台

刊头题字姚景林第期

杨家村的穷乡亲

□赵玉刚

去年春天,我被选派到庆云县杨家村,任“第一书记”。

杨家村有一千多口人,是省定贫困村。这村有十六个贫困户,三十二名贫困人员,李兰花家是其中之一。李兰花四十多岁,漆黑的头发,梳着两条短辫子,个子不高,胖墩墩的。她有个七十多岁的婆婆,婆婆心脏不好,患有类风湿关节炎,常年吃药,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她还有个七八岁的儿子,儿子一出生就和正常的孩子不一样,不会哭,眼珠子也不会转,直勾勾的,到了四五岁时还不会说话。李兰花夫妇医院,医生说这孩子智力发育不全,是智障。听到这话,李兰花夫妇如五雷轰顶,惊呆了。一个患病的老人,一个傻乎乎的儿子,把李兰花牢牢地套在家里,日复一日地携老扶幼,操持家务。为了生计,她丈夫不能待在家里了。她丈夫识字不多,又没有手艺,只能出去打零工。打零工,挣钱少,她家的日子很窘迫。对于这些,村干部看在眼里,把她家的情况上报给镇上,经有关部门审批,李兰花一家成为建档立卡的贫困户。贫困户除去享受扶贫项目分红外,还享受金融扶贫,孝善扶贫,在医疗、住房、上学等方面也有特殊的照顾,这些,缓解了她家的困境。

李兰花的儿子叫李玉。去年,李玉到了上学的年龄,李兰花领着他去了邻村的学校,老师看着李玉傻乎乎的样子,面露难色,说像这样的孩子,在这里跟不上课程,学不了多少知识,应该去特殊学校,那里有特教教师,有特殊的教育手段。听到这话,李兰花为难了,没办法,她和孩子回家了。

去年夏天,我到李兰花家走访,李玉见到我很高兴,跳下床,扑过来,踮起脚,要搂我的脖子,还咿咿呀呀的说着什么。李兰花“翻译”说他是嫌在家没有伙伴跟他玩,想去学校读书,可哪有适合他的学校呀。看到她唉声叹气的样子,我为这孩子上学的事也用了心。

庆云有家特殊(聋哑)学校,公办的,在城区。一天上午,我来到这所学校,找到校长,说了李玉的情况,请求照顾。听说是贫困户的孩子,校长爽快地答应下来,还说这孩子在这里读书费用全免,吃住也不用家里负担,还能享受教育扶贫的“三帮一”资助。

李玉上学了,还能吃住在学校,李兰花一家去了一块心病。

前些日子,我又去了李兰花家,看到她婆婆躺在床上,正上气不接下气,呼哧呼哧地直喘。老人的肺心病又犯了。这天,李兰花的丈夫也在家里,他说今年受新冠疫情的影响,零工也不好打了,一天天的在劳务市场上干等着,没人搭理,挣不到钱,急死人了。看到他愁眉苦脸的样子,我心里很不是滋味,说他别着急,慢慢来,会好的。医院治疗,医院,县医院也行,国家对贫困人员就医有特殊的政策,挂号费、诊查费全免,专家门诊、设备检查减半收费,不用交押金,先住院治疗,病愈后再结算,个人负担不超过总费用的百分之十,不用担心治不起病。听到这话,李兰花夫妇放心了,医院治疗。当天下午,医院。

离开李兰花家后,我心情很沉重。那几日,我跑了几家企业,去了几家劳务门市,还到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终于给李兰花的丈夫找了份门卫的工作,吃住在单位,月工资一千二百元。李兰花的丈夫权衡一番,觉得工资太少,养不了家,不想去。随后,我又给他联系了一家建筑工地,找了一份没有技术含量的壮工活,日工资一百多元。他很高兴,便去了那里。

在人社局,我还给李兰花联系了一个公益岗位,就是在本村照管一二家生活不能完全自理的贫困户,帮他们做饭,打扫卫生,每天工作一二个小时,月收入三四百元。对这份差事李兰花非常满意,几天后就上任了。

近日,李兰花来到大队部,把一塑料兜脆瓜放到我跟前,说是在自家院子里种的,让我带回家,给家人吃。她还说她丈夫在工地上学了不少手艺,以后我家如有个砌砖抹墙的活就不用找别人了,让他去,一早一晚的就给干了。

听到这话,我很激动。感谢组织派我来杨家村,结识了这些贫困户,结识了这些善良的穷乡亲。作者简介

赵玉刚,男,庆云县人民检察院第一检察部副科级干部,德州市作家协会会员,著有《我的浓浓检察情》一书。

咱们村

年2月创刊《咱们村》记得住乡愁的文学平台——无论您来自北国的小镇,还是南国的边陲;也无论您是生在东海渔乡,还是西漠村庄,无论是身在天涯海角,还是远在异国他乡,《咱们村》永远是您温馨的港湾;拿起您的笔,述说一下乡情、乡音,描绘一下家乡的美丽,讲述一下温情的故事,回忆一下曾经的难忘……

投稿方式

《咱们村》文学原创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chaoyangzx.com/cysms/809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