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11/16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金秋九月,五谷丰登,瓜果飘香

9月22日上午,灵璧县朝阳镇果蔬产业园内人声鼎沸、锣鼓喧天,“知党恩共享丰收成果,庆丰收助力乡村振兴”朝阳镇首届农民丰收节在此隆重举行,来自全镇各单位负责人以及各村的农民代表欢聚一堂,载歌载舞,欢庆农民丰收节。

早上8点,在灵璧县朝阳镇果蔬产业园文化广场上,金黄的玉米和好看的葫芦及诱人的甜瓜搭起的舞台,充满浓浓的丰收味道,旁边高高的粮囤上写着“丰收节”则是人们拍照留影的地方。欢快的舞曲开启了农民幸福的日子——朝阳镇首届农民丰收节,十里八乡的农民朋友提前赶到这里,兴高采烈喜迎“双节”,共同庆祝丰收节。

进行热场表演的歌舞队,身着彩色艳丽的服装,跳起了欢快的舞蹈,心情美美,笑容美美,舞蹈更美。“今天是农民丰收节,我带着姐妹们跳起自编的舞蹈,表达我们喜悦的心情,脱贫致富了,大家都特别高兴”朝阳村广场舞队的队长黄晓侠高兴地说。舞台上,耳熟能详的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我的家乡美》、《双脚踏上幸福路》等,展现了新时代农民精神风采,表达了人们扎根农村,追求美好生活的精神风貌。“我从小就喜欢唢呐演奏,参加过很多场比赛,《庆丰收》曾在宿州市获得一等奖。今天能在丰收节上表演,觉得很自豪”裴集村青年农民赵二军说。

活动现场还举行了砸气球、负重跑、袋鼠跳、拔河等农民趣味运动会。灵璧县作家协会与当地书画家钱飞免费送书、现场作画。最热闹的就是朝阳镇农特产品展销大平台,展区展示精品有赵庄果蔬园的羊角蜜甜瓜、戚楼村的珍珠小花生、春晖种植农场黑花生和黑花生油、韩家的金针菇、崔楼的酥梨、陆圩的红芍药、嶂渠的优质葡萄、京渠的灵璧白灵石、旗杆的土鸭蛋以及大批企业优质产品,吸引众多观众上前品尝购买。

随着舞蹈《开门红》精彩演出,徐徐展现的“丰收节好日子”花朵字样,寓示着明年农民五谷丰登,拉开了演出帷幕:快板《农村一派新气象》反映出近年来农村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唢呐独奏《庆丰收》表达了农民丰收后的喜悦之情;舞蹈《在希望的田野上》、《舞动的金秋》等一个个颇具农民特色的文艺演出赢来阵阵掌声。

活动现场,朝阳镇党委书记徐敏、镇长王计洲为乡村振兴带头人张东升、赵家田两位同志进行绶带颁奖、为农民丰收趣味比赛获奖集体进行颁奖、对周宝民等10名讲好朝阳故事暨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优秀代表进行表彰,同时举行《凤鸣朝阳》新书发布会。

近年来,朝阳镇坚定不移走“绿色兴农、科技强农、质量优农、改革惠农”之路,各类农特产品喜获丰收,产值产量实现稳定增长,创建果蔬产业园、金针菇、黑花生、、薄壳山核桃、酥梨、珍珠小花生、楸树、葡萄、黑斑蛙、灵璧奇石等产业基地。建成“5+1”特色产业基地多亩,农建综合示范区多亩,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67家,建成现代畜牧养殖小区79处,实现农民增产增收,集体经济大幅增长,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下坚定基础。

朝阳镇果蔬产业园:“蜜制”脱贫幸福路

灵璧县朝阳镇果蔬产业园积极利用现代远程教育学用示范基地,紧密结合产业发展实际和贫困户生产、生活需求,以“远程教育+产业基地+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依托远教示范基地的辐射作用,大力加强贫困户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增强造血功能,进行生产就业帮扶,实现脱贫攻坚目标。

朝阳镇远程示范基地坐落在赵庄村脱贫攻坚的重点项目——果蔬产业园。朝阳镇果蔬产业园是与山东省寿光市华耕农业科技集团公司联合项目,规划占地亩,已投入四期建设15米×米的高端冬暖日光温室49栋,占地亩,总投资万元。五期7个大棚正在建设,碧桂园援建10个大棚及合肥工业大学援建大棚也将入驻该园,届时园区将有73个温室大棚。果蔬产业园项目合同约定收益率为12.5%,年底朝阳镇已获得租金万元,仅此一个项目每村集体经济收入已达到6.5万元,又通过吸纳工人和设置公益岗等方式带动80户贫困户就业。该产业园待五期项目建成投产后,年产绿色瓜果蔬菜万公斤,产值万元,纯收入万元。年底,全镇16个村平均分红12.5万元,带动户贫困户就业。

朝阳镇以示范基地为依托,强化扶贫造血功能,开展了农民素质大培训大学习。通过政策理论、业务知识及科学文化的培训提高农民群众发家致富水平。利用农闲时间,集中组织学习23次,培训1多人。经常邀请相关部门的业务人员和乡农技站技术人员到示范点进行现场授课指导。针对农村群众文化程度不平衡和学习需求不平衡的问题,果蔬示范基地专门建立了分类培训制,安排一定的时间为远程教育开放学习日,农民群众按照需求“点单”,远程教育管理员按照需求“送菜”,随时帮助有学习需求的党员干部群众查找播放需要的课件,搜索网上市场信息,真正做到因人施教,因需施教,使远程教育成为农民家门口的技术专家、市场专家。在课程安排上,尽量做到因材施教,因时施教。对农业科技致富带头人和贫困群众,注重乡村旅游、农村先进性实用技术、环境卫生、特色种养殖等进行培训。为适应农民群众不同的需求,合理调整学习内容,科学安排学习时间,做到农闲时多学习,农忙时少学习,需要什么教什么,做到真正的“学为所用”,“以用促学”,确保学习效率,让群众主动学、愿意学,鼓励群众之间“互帮、互助、互学、互比、互促,共同提高”,实现了“群众教育群众,群众帮助群众,携手共同发展”。

按照“远教服务农村,满足群众需求,实现发展双赢”的思路,朝阳镇根据各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实际需求和产业资源优势,有针对性地选择有一定经验和基础的种植养殖能手、能人大户、科技示范户等,组织到远程教育示范基地学习,把基地周围分散种养殖的农户统一联合起来,成立“专业合作社”,为农户特别是贫困户学远教、学农技搭建起平台,逐步形成资源互补、技术互助、市场共享的优势共同体。通过“远教+基地+农户+互联网+”等发展模式,形成产、供、销良性循环的产业链。远程教育学用基地在运营过程中,做到“四有”标准:路口有标识、门口有简介、活动有资料、学用有效果。注重发挥远程教育和实践示范基地相结合的整体功能作用,注重培训学习和引领示范作用。组建果蔬协会,利用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chaoyangzx.com/cysms/607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