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宏苑 崦山,位于阳城县城北20公里的町店镇境内,海拔米,总面积35平方公里,其中约有20平方公里为柏树林,翠柏环绕,郁郁葱葱,四崖怀抱,植被茂密,为阳城北部的天然屏障。之所以称“北崦山”,是根据“白龙显圣王”的“行宫”位置来决定的。据《阳城县志》载,北崦山白龙庙为白龙显圣王之本庙,“其行宫有三:在苽(今阳城白桑乡苽底村)西曰南崦山,碑载灵异;在宜固都(今芹池乡北宜固村)曰西崦山……”其“东据岩峰,西引白崖,析城山以具南瞻,仙翁岭接为北镇山”;“北崦山龙宫胜境也,池开西境,柏列千株,云湫浩浩,普施圣泽之汪洋,苍翠森森,愈壮神威之赫也。”自古以来就是阳城著名的风景名胜之地。 崦山怪柏起源古老,不论挂在山崖,还是生在石缝,均不屈不挠,生命力强。这里是山西朱砂红柏的故乡,不论高低粗细,均质地优良,芯呈紫赤色,漫山遍野,枝叶繁茂。而与之紧邻、地质地貌无有差异的东岩缝和西白岩却无朱砂红柏,令人不解。 这里的柏树奇崛苍劲,造型各异,各具风采,引人注目:“迎宾礼柏”挺立山头,枝叶舒展,笑容可掬,伸臂迎客;“石缝仙柏”破石而出,钻云而上,亭亭玉立,挺拔秀美;“桃园义柏”主干一分为三,同出一根,风雨不惧,生死与共;“鸳鸯情柏”携手并肩,卿卿我我,恩恩爱爱,共度人生;“赐雨龙柏”扭动身姿,弯曲向上,虬枝飞舞,如龙布雨;“呼风凤柏”枝杈对称,凤头高昂,呼风唤雨,展翅欲飞;“神笔奇柏”树顶圆尖,饱含汁墨,以天为纸,酣畅作文;“官帽神柏”顶端平缓,两侧生翼,风吹翼舞,生动传神;“华盖伞柏”主干立拔,上呈华盖,栖身树下,风雨不惧……各种各样,不一而足,目不遐已,造化神奇。 崦山之西有一座高二十米的峭壁,岩石表面发白,人称“白岩”。白岩正中有一个溶洞。溶洞不大,仅可容纳十多个人坐卧。很久以前,一位和尚在洞中潜心修行,终成正果,白岩溶洞开始在沁河沿岸佛教界引起重视,许多修行教徒纷纷慕名前来。年深月久,这些不断下山化缘的和尚硬是在岩前四十多米处“化”出一座寺庙,取名白岩寺。座北向南,金碧辉煌,琼阁琳宫,飞檐斗拱,雕梁画栋。寺门之外一座石桥飞跨沟壑,青石龙头为栏,松柏缠绕,奇景雅致。门东高台塑一老僧,双目微闭,手敲木鱼,似在诵经;脚下蹲一白兔,双耳直竖,似在听经;西边分排八株古柏,有如人形,前面摆一石桌椅,谓“八仙贺寿”。寺内佛像齐全,形态安逸,彩绘因果故事,不息善男信女。晨钟暮鼓悠悠,成为一方胜景。 传说中闻名遐迩的白岩书院与禅寺相隔一墙,上下两层,青砖蓝瓦,木门阁窗,恬淡雅静。寺内主持乃一博学之僧,在此设馆收徒,规定无大志好学者不收,人数不超过二。阳城匠礼村贫寒出身的少年杨继宗有幸进入,日夜苦读,进士及第后,白岩寺和白岩书院随之声名鹊起。 明末崇祯年间,中原人王姓秀才,虽学富五车,却天运不济,二次赴京赶考均名落孙山。他无颜回归故里,流落到阳城,听说北崦山有座白岩书院,曾孕育出明朝四大清官之首的杨继宗,欣然上山。王秀才在经过掌管书院的白岩寺住持长老的严格考核后,接管了白岩书院,并公开招收十名弟子,承诺二年之后的乡试,保证十名徒弟榜上有名;三年之后的会试,保证十名徒弟全部及第。若有一举不中,他将坠崖谢世。他在众多的学子中选拔出十名佼佼者,收归到了门下。他执教灵活,管理严格;十名弟子个个刻苦用功,学业优秀,熟读经史子集,下笔行云流水。 花开花谢,冬去春来,眨眼间二年过去,大显身手的这一天终于来到。顺治二年(),在省城太原举行的乡试中,王秀才的十名弟子果然全部中举,顺治三年(),北京举行会试,王秀才满怀信心地把自己的十名弟子送路启程。到了京城,三考过后,阳城十人九中,唯学业最优的田六善榜上无名。消息传回阳城,全县上下欣喜若狂,仕绅们纷纷慷慨出资,在县城十字街西修建了一座“九凤朝阳”的高大牌坊,以示彰贺,且日日请这些荣归故里的“九凤”赴宴相贺,附庸风雅。 王秀才对田六善抱的希望最大,没想到结果居然是这样出人意料。他坚信田六善的能力,暗想这其中定有缘故。闷闷不乐地回到了白岩寺,在寺内质问老和尚:“方丈大师啊,您说老天爷怎么就这么不开眼呢?”老和尚闭着眼,念了一声:“阿弥陀佛!”说:“先生莫急,万事皆有因,有因必有果。” 这天上午,白岩上突然传来一声惊天动地的炸雷响,寺内和尚跑到岩边一看,白岩洞东边的石岩裂开了一道一人宽的石缝,大小和尚和博学多才的王秀才都被这怪异的现象惊得面无血色,不知道要发生什么不吉之事。唯有老和尚看后,双手合十,念了一声:“阿弥陀佛,善哉善哉!”然后,笑逐颜开地转身向王秀才道喜:“王先生,祝贺你,田六善考中了。”王秀才迟疑地问:“何以见得?”老和尚手抚银须,胸有成竹:“这叫,天不开眼地开眼,石缝齐明传应验。石缝乃‘十凤’也!” 王秀才只道是老和尚安慰自己,仍然半信半疑。 半月之后,在京城客栈里百无聊赖、几近绝望的田六善,正准备打点行李返回故乡时,宫里忽然来人传命,让他赶紧准备参加殿试。 原来,本科主考官系泽洲人氏,他见阳城十个举子答卷皆优,本当全点,但又怕别人参本,惹出是非。于是,眉头一皱,计上心来,有意将答卷最佳者的田六善暂放后边。一天,顺治诏见主考官道:“主考大人的故乡真是人才辈出啊,居然一下子考中九人。”主考禀道:“臣秉公执事,不敢徇私。阳城十人,九优一差,差者不服,还告了我的状,请万岁爷过目他的卷子。”顺治接卷一看,可谓笔下生花,字字珠玑。欣然道:“此文何差?如此奇才,岂能不点?莫说阳城有十贤,就是百贤,朕也要点。不过,既然你说他告你状,我倒是想看看此人到底有多大本事。传旨,着泽州府阳城县的举子田六善进殿面试。”田六善上得金殿,毫不惧色,顺治提问,他才思敏捷,引经据典,对答如流。顺治龙颜大悦,当场朱笔御点。于是,田六善就成“天子门生”。至此,阳城十人,全部金榜题名。 消息传到阳城,全县再次振奋,又在县城十字街东文庙背后建一牌楼,上书“十凤齐鸣”,成为县城一大景观,白岩寺的“石缝齐明”更是被人广为流传,留下了千古美谈。 阳城县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办公室宣 阳城县委外宣办赞赏 长按白癜风全国十佳医院北京白癜风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