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12/23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12月15日,全国高校抗疫大讲堂开讲,钟南山院士在谈到当前流行的话题,即北京、保定等北方地区的BF.7变异株是否比广州、重庆等南方地区的BA.5.2变异株更厉害,以及北京“朝阳毒株”“海淀毒株”谁更厉害时,他表示上述毒株都没有明显差异,谁比谁强的言论没有根据,仅是个例情况。(北京日报客户端)

这些天,朋友圈出现了这样一种现象:某些网友煞有介事地“评比”天南地北毒株哪家弱——似乎北方地区毒株发热温度高、浑身疼痛、嗓子如刀割,南方地区毒株较为温和,症状比普通感冒还要弱。如果实在躲不过去必须感染的话,也要挑选“温柔病毒”。这种另类比较,如果只是当成段子来调侃,不妨一笑了之。谁知有些人越来越当真,在牛角尖里越钻越深,进而发展出了在一座城市里也要分出“朝阳毒株”“海淀毒株”的区别来,活脱脱地把科学防疫弄成了荒诞剧。

按照专业人士的说法,新冠病毒由原始毒株逐渐变异,发展成德尔塔和奥密克戎,再到奥密克戎成为主流毒株之后更加快速的变异,不同亚型病毒株之间在致病性上确有一点点区别、但并不大。由于南方和北方地理条件、气候温度不同,天气越冷越容易导致症状加重,所以存在患者感受不一样。即便是在同一座城市,不同人由于个体差异,也会出现不同的症状表现。动辄归结于“南方毒株”“北方毒株”不同、“朝阳毒株”“海淀毒株”有异,既不科学也不理性,对于科学预防和合理治疗并无益处。更何况病毒直径大小仅为0.1微米,肉眼根本看不见,谁有能力给病毒判“户籍”呢?

要坚持科学防疫,不能轻易被流言带偏,更不能把严肃的防疫弄成了戏剧化娱乐化。病毒毕竟是病毒,毒性再弱也有毒性,能预防则预防、能躲开则躲开,要通过科学防护最大限度地避免被感染,至少避免在第一波感染高峰“中招”,在保护好自己的同时,也要努力保护好家中的老弱幼易感脆弱人群,把风险减至最低。绝对不可以“挑选哪家毒株”主动感染,更不能人为地“扎堆感染”,谁说感染了一次就获得了终身免疫不会再重复感染了呢?谁说你选择了这家毒株就可以拒绝那家毒株从而“百毒不侵”?既要以科学态度审慎以待,又要用革命的乐观主义推进战疫,这才是正确的做法。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chaoyangzx.com/cysms/1329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