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8/25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著名治疗白癜风专家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5740876.html

永昌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公元年前,人类就在这里繁衍生息,自汉至今,历鸾鸟、番和、骊靬、显美、焉支、嘉麟、天宝、永昌八县。全县共计有景物l55个,以人文景观为主。年编制的《金昌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把永昌规划为全市旅游发展的重心,按不同的资源及功能划分为八大景区:骊靬遗址旅游文化区、永昌古城休闲度假旅游区、御山峡圣容寺文物古迹旅游区、红西路军主题旅游区、祁连积雪风景旅游区、云庄寺宗教民俗旅游区。另外合作开发的旅游景区是:皇城草原民族风情旅游区、西大河风景旅游区。永昌自古以来就有天山积雪、云庄铺翠、柳池漾月、金水潺声、东岗晚照、西岭晴岚、南裕龙腾、北山狮伏等八大自然景观。现已逐步形成了以骊靬故址为代表的骊靬文化、以红西路军战史为代表的红色文化、以圣容寺为代表的宗教文化、以“节子舞”、“永昌小曲”为代表的民族民间文化等四大特色文化。

悠久的历史,丰厚的文化,独特的自然山川造就了永昌丰富的旅游资源,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1、北海子景区:包括北武当山建筑群、北海子塔、鹿鸣苑、湿地、水榭、马踏泉、一宇观、烈士陵园,是集自然山水与南国园林之美的一处休闲胜景。2、圣容寺景区:位于县城北18公里,初建于北周武帝保定元年(年),初名瑞象寺。隋初,隋炀帝西巡亲至并改名感通寺。中唐后,河西为吐蕃统治,改名圣容寺至今。附近有汉明长城、西夏千佛阁、西夏六体文石刻、元花大门石刻、西夏墓、高昌王墓等。圣容寺塔现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县城景区:钟鼓楼又名声教楼,始建于明代万历十四年(年),整座建筑风格独特,气势宏伟。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博物馆分历史文物展亭、骊靬文化展亭、近代文物展亭,共陈列展出各类文物件,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红西路军指挥部;骊靬怀古大型石雕。4、骊靬古城:位于县城西南10公里的骊靬村。西汉时期,为安置骊靬降人而设。5、窟窿大峡谷景区:位于永昌县城西南60公里处,属祁连山国家自然保护区,汉朝的皇家马场,峡谷上游有西大河水库、鸾鸟古城(省保单位)。峡谷的大小黄沟景色如画,飞流湍急,松林蔽日,绿草如织,奇峰连绵。6、云庄寺景区:位于县城东南30公里处,属祁连山国家自然保护区。群峰叠翠,苍松参天,麛獐出没,蝶飞花香。山腰建有云庄寺,又名云转寺,凿有20余处晋代石窟。7、东大河自然生态风景区:距县城25公里,属祁连山国家自然保护区。8、金川峡景区:有水库和峡谷构成。

(1)骊靬文化

“骊靬”问题,史学界迄今看法尚不一致,但并不失为有旅游开发价值的历史文化题材。这是因为用于旅游开发的题材,重要的在于有无旅游吸引力。

据骊靬文化研究会提供的考证,在永昌县城西南11km处的者来寨(俗名者撒寨子,现改名为“骊靬村”),汉初已设置骊靬县,“蘼轩即大秦国也,……骊靬县盖取此国为名耳”(《后汉书?地理志严师古注》),是因“骊靬降人而置”(《后汉书补注》)。者来寨现存骊靬县城残垣遗址长28m,宽3.8m,高1.5m,夯层厚,15.17cm。者来寨南依祁连山,西去大黄山,位于者来河的洪积扇上。者来河源自祁连山盖掌大坂,洪积扇地势平缓、土地肥沃,草场繁茂,是理想的半农半牧之地,尤其是在汉代,这里水源充足,有灌溉之利,具有立县强军富民的自然条件。公元前一世纪中叶,古罗马三巨头之一的克拉苏与安息国(今伊朗)之间的战争,罗马惨败。其中有一部分溃逃突围的古罗马兵,东行后混合于当地的月氏人和匈奴人之中,而后两者又因战争而归附汉朝,相随的罗马人亦被安置于骊轩县(今在者来寨),是为骊靬人。

骊靬人归附汉朝以后,曾有过辉煌的发展。史书记载的有:其一,骊靬人兄仓,身高七尺二寸,应征入伍,与匈奴作战百余次,立功被汉哀帝元寿二年(公元前2年)任命为护田校尉;其二,三国时骊靬人曾与当地人一道反对曹丕称帝,抵制委派的刺史邹岐,重创镇西大将军曹真;其三,公元年(晋),张祚称,王前凉,荒淫暴戾,骊靬人在贺勒知县率领下挂旗招兵,大败张祚;其四,骊靬人沮渠蒙逊,是东晋时北凉国的缔造者,当上了皇帝;其五,北魏时骊靬人盖吴,为反对压迫,率众揭竿起义,号称天台王。

河西曾被多个民族轮番占有,骊靬人在和其它民族的长期共处中,已融合成华夏的一员。但他们还保留有一些特殊的民俗文化。例如,勤劳慷慨,尚武少文,乐善好施,不事谄谀,崇拜牛,乐于斗牛,用面作成牛鼻牛键做祭祀品,死者安葬头朝西等,可称之为“骊靬文化”。骊靬文化这一概念,有一定的历史文献依据,但它又远不是历史结论,也不受史学问题争论的局限。骊靬文化是中华多民族文化在局部地区融合了古罗马文化的产物。它虽然与古罗马文化有一定的渊源关系,但并不是古罗马文化。

骊靬问题的提出,已引起国内外有关学者的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chaoyangzx.com/cysly/516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