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4/22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在通信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相信许多人对于光纤都不陌生,据新华社报道,年,我国已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的光纤和移动宽带网络,固定网络逐步实现了从十兆到百兆、再到千兆的跃升。通过一根根光导纤维,四通八达的信息网络得以建立,远隔千里的新闻也得以共享,搭建起互联网的虚拟世界,而这一切,都与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息息相关。

图源:电线电缆网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于年开设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经过十多年的建设发展,已经积蓄了不凡实力,与华中科技大学、中山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德国LeibnizUniverist?t、MaxPlanckInstitute及AlbertEinsteinInstitute等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均有着深度的交流合作。

在科研方面,专业教师主持多项国家、省部和市校级科研及教研项目,获得多项省部和市校级科研成果,出版专著1部,研究论文余篇,部分成果发表于世界顶级期刊Nature、物理领域顶级期刊PhysicalReviewLetters等,三大检索收录90余篇。

校企共建方面,专业与北京大恒光电、浙江晶科能源有限公司、东风通信技术有限公司,十堰广播电视台四方山发射台、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总装配厂等企业保持合作关系,并建设有稳定的实习基地。

师资建设方面,专业拥有多位在光电领域具备丰富教研成果与经验的行业名师。如全国优秀教师罗时军教授,他长期从事光电功能材料研究工作,曾主持完成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湖北省光学学会理事张兴强副教授,曾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高技术计划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湖北省光学学会理事王晴岚教授,曾在国际顶级期刊Nature,PhysicalReviewLetters等杂志上发表多篇SCI论文;曾维友副教授,曾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教育厅科研重点项目等多项工作。

从左到右依次为罗时军教授、张兴强副教授、王晴岚教授、曾维友副教授

在专业人才培养中,学院也形成了自身特色。专业实行宽口径培养,强调学科交叉融合,专业毕业生是目前加工制造业、通信技术、人工智能产业、激光技术等领域的急需人才,通过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学习、多层次的实践实训环节训练,毕业生能够在光学、光电子、通信、显示等领域的科研院所、高校、企业从事科研、教学、产品研发及制造、质量管理等工作。

此外,专业还注重科研能力培养,致力于以科研项目训练提升本科生的专业素养。学生可在本科生阶段进入科研实验室,跟随导师在光刻光源研发、光电精密测量设备研制、智能机器视觉软/硬件开发等项目中进一步提升科研能力,目前该做法已深得国内知名院校、研究机构及企业等用人单位的好评及肯定。

近年来,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理念逐步深入人心,汽院在人才培养中亦持续加强双创教育,积极引导学生参加各类竞赛以及教师的科研项目,鼓励学生探索未知的精神,激发学生不断挑战自我,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当前,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设有光学、光电技术、激光技术、光纤技术、光学检测等专业实验室和学生创新工作室,并且拥有光刻光源、光电精密测量和机器视觉等科研实验室,为专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就业范围广,就业选择多,学生毕业后可到与光电信息、工业制造业等相关企业、科研院所、高校或行政部门从事研究、教育、生产、开发、技术支持、销售、管理等工作,作为汽院的特色优势,毕业生也可进入汽车行业进行相关工作。同时,学生也可继续深造,攻读光学工程、电子与信息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或交叉学科的硕士学位。

近年来,该专业毕业生考研录取率在湖北汽车工业学院长期位居前三名,每年有不低于20%的毕业生选择继续攻读硕士学位,部分学生进入中科院、复旦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南京理工大学、长春理工大学等知名高校继续深造。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理学院T班光电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生,湖北龙门及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梁红玉

光电信息产业是21世纪最具魅力的朝阳产业,随着国家发展光电技术和产业的一系列战略的出台,以及国内“光谷”的建设和投入,光通信、光传感、光存储、光显示等一大批光电信息领域的技术和产业相继出现。前不久,工业和信息化部通报年千兆城市建设情况,截至年10月底,全国共有个城市达到千兆城市建设标准,约占所有地级市的三分之一,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光电产业快速发展的良好趋势。

年,《中国光电线缆及光器件行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发布,吹响了开启行业高质量发展新征程的号角,其中指出,到十三五末,我国光纤光缆行业的产能已经达到全球产能的60%左右,光棒光纤光缆、数据电缆等制造规模均已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产业繁荣呼唤更多优秀人才的加入,如果屏幕前的青年学子们还未确定心仪专业,不妨选择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体验名师引领,创新培养,实践育才,为我国加快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chaoyangzx.com/cysly/1210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