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了解下三道沟村 三道沟村位于辽宁省朝阳市朝阳县西五家子乡西部,大青山脚下,始建于元代以前,村落相对集中连片。三道沟村是国家级传统村落,古建筑较多,保存最好的是年前举人许植椿住过的7间青瓷瓦房,建筑面积平方米。村中有一棵多年树龄的朝阳市最大最古老的桑树,树边上还有一棵至少年以上的暴马丁香,还有道光皇帝为嘉奖许植春的御赐洛阳牡丹远近闻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夜八出”也在原汁原味地传承着。乡内还有努鲁儿虎山脉主峰大青山,纵深数十道山谷,历史遗存丰富,春季繁花如云,秋季红叶似锦。 御赐牡丹盛开百年 道光甲辰年(公元年),三道沟人许植椿、许植桐弟兄二人分别考中举人和秀才,道光皇帝为嘉奖许植椿,赐洛阳牡丹一株。许植椿用马拉铁轮车行28天从洛阳运回老家三道沟村,栽植在老宅的院子里代代相传。传至今日花主许润忱,已是第八代,有年历史。这个故事虽无官方记载,但故事代代相传,至今仍被当地人津津乐道。 后遇乱世,牡丹曾被砍伤,虽然被救活了,但植株小了很多,年开花仅3朵至5朵。解放后,许家将花从老院移至新院,牡丹逐渐繁盛,每年5月中旬开花,花期半个月,盛花期7天,花杆高1米,冠径3米,在一般情况下,每年盛开的牡丹为朵至朵。牡丹竞相绽放,娇艳美丽,花香飘到数百米外。这株百年牡丹因其顽强的生命力,被当地老百姓称为“花神”“牡丹花王”。 这株御赐牡丹目前生长在该村许润忱老先生家院子里,牡丹仅有一株,占地约有5平方米。喜欢的人可以免费进院观赏。但许老先生一家人特别爱惜牡丹,游人不能靠近观赏,更不能触摸牡丹的花和枝叶,如果实在喜欢,可以拿一些牡丹花土当纪念。曾有人出高价购买这株牡丹,但许润忱坚决不同意,因为这株牡丹是传家宝,无法用金钱来衡量,无论如何也要传承下去。 洛阳牡丹在辽生长百余年是否罕见 这株牡丹从洛阳移植到辽宁后,许家世世代代视若珍宝。然而,虽然三道沟村土壤成分、湿度等条件与洛阳相似,但冬天最低气温可达-30℃,如何让牡丹过冬成了最大的难题。 为此,许家人想了很多办法,每年10月,许家人会给花搭塑料棚保温,在冬季休眠期,给牡丹添上细干土,然后在四周用砖围一圈,并用秸秆围住,给牡丹保温。夏天,大家担心阳光太强,就给花搭起遮阳棚。 许润忱从七八岁时就开始帮助父母侍弄牡丹。院子里有一口老井,他用井水浇灌牡丹。担心化肥烧伤花,给花施的都是农家肥。在几代人的精心养护下,尽管北方天气严寒,牡丹却越长越旺。 牡丹的适应性和抗寒性较强,最长存活可达年,在北方城市也可以生长。许家人自己摸索出的保温和施有机肥等方法,恰好是最佳、最科学的。在没有专业种植知识、牡丹花又曾遭破坏的情况下,这株牡丹还能长得这样好,是比较罕见的。 夜八出——传统民族民间舞蹈形式 三道沟夜八出,具体产生时间已无法考证,上世纪五十年代合作社兴起之前即传入西五家子乡,寓意天上八组神仙下到凡间,由天兵天将开路,是传统的民族民间舞蹈形式。以夜间表演为主,演员们戴上假面具,上演八出戏,唢呐、胡琴、笛子、鼓、铙、钹等民间乐器伴奏,节奏与普通秧歌不同,数拨秧歌在一起表演,便能听出夜八出最为响亮。 去过的人这么评价TA 1)御赐牡丹在花期时确实非常震撼,感叹生命力顽强。目前这里正在积极筹划发展牡丹旅游产业。 2)村子确实挺古老的,古色古香,乡味淳朴,古老的桑树,百年的牡丹,似乎都无言的诉说着古老的印记! 交通指南 建议自驾。从朝阳站火车站出发行驶6.8公里到锦赤线,沿锦赤线行驶21.3公里,之后靠右前方行驶再前行7.6公里即到。 本文由云果树官方(yunguosh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