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蝥酊斑秃 http://m.39.net/pf/a_4344161.html ▲老王的书市流水账 朝阳公园书市流水账 撰文 王可 宣南书局掌柜 初恋大概在十三四岁,轰轰烈烈,刻骨铭心。 第一次去书市,大概也是同样年龄。 地坛,那是怕看闲书影响学习的年代,吵着闹着找父母要了钱,咬着牙买一套金庸,或是古龙,又或是王朔,书大多在学校被班主任没收了。 《倚天屠龙记》是我买的第一部小说,足看了三两遍,初恋身上就有赵敏的影子,后来“赵敏”出了国,也断了联系。在她出国那一年,我迷上了旧书,老同学安阳带我到地坛书市淘旧书,买了些什么已经记不清了,只记得在那里认识了赵明、张建斌、周兴、海洋、老颜、胡云丰,谈天说地,就此进入了一个万花筒般的崭新世界。 ▲朝阳公园书市孔夫子旧书网书摊区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十年前买的书早已换成了钱,钱又换成了书,后又变成钱,如此循环往复,钱包渐渐鼓了,买书能财务自由,却很久没有初恋般淘书的滋味了。 久别重逢的心情是忐忑的,在这种奇妙的感觉中,我汗流浃背的走到孔网书摊区。AB两个摊位的书很无趣,细看都是单位馆藏书,流连于书摊的也大都是老人,边看边回忆“而立”之年的感觉。C摊位就用心的多,书全部套在塑料袋中,并进行了分类,节约了买书人的时间,这些细致的工作也是需要成本的,因此,当我买下一架子与北京相关的书和一架子菜谱之后,老板娘略带底气的告诉我“一分钱都不能便宜啊”,本来明码标价,没想着还价,让她这么一说,我突然有了不让你便宜点我就没成就感的感觉,于是,在老板娘用计算器加出元之后,我直接给转了,都是熟人,老板娘不甘却又无奈的看着我。其实他们家一切都很好,就是多说了那句话。 “跟别人家买完书,上我这拿口袋来了,”旁边摊位的小杜说道,小杜是老杜的儿子,哪都好,就是太实在,这不,我来教他学坏来了。嘀嘀咕咕聊了一阵,挑了两本书,要三十,我转了四十“小便宜不占你的,占就占大的”。 ▲老王、小杜和老王的收获 天热,白色棚子实在是闷,在书摊陆续转了转,古籍书店买了点之后迅速转战三大,三联、中华书局、涵芬楼三家挨着,都是五折,且非常热情,在三联买的最多,如果不是嫌沉,可能会更多买一些。反正我是觉得五折太划算了。 我带着完成任务的轻松,拎着两大袋子书,在围观群众惊奇的目光中最后回到孔网门市,赵、孙二总都在,赵总见了我买的书,忙给我推销孔网的相同类别的读物,就冲这种随刻都在忙业务的工作作风我也得买两本不是? ▲中华书局、三联书店、商务印书馆三家 重物的勒痕,蚊子咬的大包,紫外线过敏的疹子,带着爱书人的终极勋章,我平淡结束了这场重逢。如果不是公园大门外的青桔单车,我完全无法将那四口袋书顺利带走。 回家途中,我拐了个弯到国贸商城“翡翠江南”午餐,在这个最繁华的高档购物商城里,我闭上眼,试图努力回忆出“初恋”的感觉。然而,我发现时间抹平了这一切。这种感觉再也回不来了,就如同逛书市一样。 ▲年6月6日老王在书市 关于投稿宣南文丛: 时光荏苒,二〇一九是重要的一年。这一年是五四运动一百周年,也是共和国七十华诞。不知不觉中,宣南书局也悄悄的度过了三岁生日。 三年来,我们秉承“挖掘、整理并提供流传有序的藏品”这一服务宗旨,努力工作,在客户朋友们的支持下,多少也取得了些许进步,得到了不少朋友们的认可。 商人的宗旨不只是赚钱,掌柜也有自己的理想与情怀。收藏伊始,朋友不多。时常能陪伴自己的,只是书籍,有关收藏的书籍。从唐弢先生的《书话》《晦庵书话》到姜德明先生的《余时书话》,陈子善师的《捞针集》,这些书话掌故,令我爱不释手。而臧伟强师的《风云际会》,韩斗师赠我的《简社》藏札合集、陈晓维兄的《好书之徒》则带我走进信札与资料收藏的圣地。 在提供流传有序的藏品过程中,买着,卖着。我时常想,除了赚钱或亏钱,我还能留下些什么?只有脑海中的回忆吗?前辈雷梦水先生曾著有《古书经眼录》。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我想借助朋友们的力量,我们一年做一次汇编、一次小结。汇总挖掘信札、资料、文献,签名本,关于收藏与研究内容的整合。 征集要求如下: 一、文章要求 1.内容围绕信札、资料、文献、老照片、签名本等纸质收藏品,深度挖掘,与史料结合。 藏品最好来自宣南书局。 2.文体不限、字数不限,要求图文并茂,内容健康(必须有藏品图) 3.要求原创,拒绝抄袭。 二、其他说明 1.稿酬: 投稿选用者 赠:《宣南文丛》书籍一册 赠:宣南书局代金券元无使用期限 2.投稿方式: (1)发送致邮箱:wangke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chaoyangzx.com/cysdl/6699.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