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30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隐秘的角落》里这些细节,如果你没发现,那真的白看了!朱朝阳背这些人耳濡目染真的太难了,更可怕的是他心思缜密他居然真的能成功干出这种事情还满手鲜血一身清白。如果他身边有剧里善良的警察当家人和朋友多好。我也看到一个采访,导演说有时候观众也会发现他没有刻意安排的一些对比,比如同样是去爬六峰山,两边都是三个人,一边拿相机是为了进行谋杀,一边拿相机是为了记录友谊,有一些解读曲解了他的创作,他不相信这世界上有无缘无故的恶,不是他的创作理念。

我觉得他爸扇自己那一耳光是认为自己愧对儿子。因为他听到了拉链声,知道儿子已经发现了录音笔。自己这些怀疑和试探都被儿子发现了,所以他扇了自己并且删掉了文件。并且之后一直对朝阳很好以弥补自己的愧疚。

我觉得是因为朱永平在发现朱朝阳知道录音笔之后的行为极其奇怪,判断女儿的死与朱朝阳肯定有关系,但是女儿已经死了,为了活着的儿子,只能不追究女儿的死,所以看了一眼女儿的照片,扇了自己一巴掌,觉得自己对不起女儿,因为他打算包庇儿子,所以后面对儿子特别好,死的时候还和朱朝阳说让他重新开始。

警察在水产市场发现的三具尸体应该是王立,王瑶,朱永平。其实老陈严良早已经死了。严良在返回张东升家找普普的时候就被杀了。老陈在海滨广场救严良的时候被王立用酒瓶子刺了没救回来,跟叶驰敏的爸爸说完之后就死了。因为后面老陈出现的时候除了严良没人跟他对话。他的嘴唇也一直是白的。后面的都是假象……这部剧也是一部关于爱的故事,所有人犯错都是因为对爱有了错误的理解,有人理解成占有,有人理解成卑微,有人理解成自私、强迫、控制。通过这部剧,我们能看到每个家庭,每个人的情感和困境,也让我们去思考和反思,自己的爱有没有问题,是不是在生活里要调整一些。

朱晶晶站在窗边说“要让所有人知道你们欺负我”的时候一样没人听到,她摔落的过程中应该有呼喊但也没人听到,只有摔在地上后大家才知道,所以呼喊声不是考虑的点,这不是导演交代的。我支持不是一下摔下去的观点。叶队赶到少年宫现场时抬头望五楼天台外的树枝挂着一件白衣服。剧尾普普的信里说朱晶晶的事不会告诉严良,说明有隐情是不在场的严良所不知的,这是普普和朱朝阳之间的秘密。

另外就是复制卡的问题,朱是明明白白复制了的无疑,却不愿意交换普普,因为普普有他的秘密,他要借张东升之手灭口。剧名叫《隐秘的角落》,我的理解就是,隐藏在内心深处不为人所知的地方,那里充斥着阴暗自私、心机和利用。不要小看了孩子,尤其是普普和朱朝阳,真正的故事在他们身上,如果朱晶晶之死是单纯的,那么这个故事就大大削弱了,许多情节和镜头也不再有意义。这不是一个“三个孩子智斗杀人魔”的故事。

苍蝇是掉在朝阳那碗糖水。我觉得寓意在于朝阳进一步在黑化。我记得朝阳在第一集里拿起来打的那个篮球,一开始就有一个苍蝇盯着地上的篮球飞来飞去的镜头,我二刷的时候看到这个苍蝇盯篮球忽然感觉朝阳从一开始就是黑化的。到了和父亲喝糖水时,发现被录音,他有种被背叛的感觉进而进一步黑化。苍蝇在于指向朝阳在变质黑化,而不是指向父爱。朱永平是爱儿子的,属于一直是有爱但关心陪伴严重不足,但在朱晶晶死后,他对于朝阳的爱只可能是增加而不可能是变质。他对朝阳录音,是完全相信朝阳的回答是与朱晶晶的坠楼与朝阳完全无关,目的仅在于事后将录音给王瑶听,以平息王瑶无休止的猜忌。而且可以确定的是,朱永平绝无可能是为了录证据交给警察的,这从他听到录音里的拉链的声音就删了录音,就可以知道。

我还有个发现,普普貌似没有死,仓库失火来到现场时说的是在仓库内找到了三具尸体(朝阳他爸和他的妻子,另一个是那个小舅子),那普普尸体呢?而且还有个地方没弄明白,在第二集还是第三集的时候有一段普普回忆她原来的家庭时,有她们全家的合照,合照上除了她都是带着阳光,我感觉是暗示除了她那仨都死了,那她要那三十万为什么呢?

这样的连环杀人案,张东升本该被制伏,归案伏法、交代罪行的,这也符合一般意义上故事的完整性。让真相有着落、没遗憾。画上句号。是朱朝阳借警察之手将他灭口,继普普之后,张东升之死带走了朱所有的秘密。于是朱朝阳成为了新的“张东升”。但不同的是,朱朝阳的日记本却不同于那台拍下行凶过程的相机。日记本记录的是经过包装、杜撰、和篡改的事实。

《隐秘的角落》也许有两层含义,一是朱朝阳甚至普普,内心深处阴暗而不为人知的心机和计算。二是随着普普张东升之死,所有的真相和秘密便埋藏在了朱朝阳自己内心那隐秘的角落。这个剧名还是非常好的。关于普普,我倾向于普普已死。警察说“普普找到了”的时候,画面剪接的是张东升岳母家-普普昏迷的地方,医院或是福利院或是派出所。且只交代了一句“找到了”便再没出现。医院是张东升对朱朝阳说的,这是张东升在对应那封警告信。也许只是为了刺激朱朝阳,或是留下挥之不去的阴影。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chaoyangzx.com/cysdl/1128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