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zj/140110/4324718.html “内蒙古赤峰,80%的汉族人来自于山东省。”这数字说得不一定准确,但是从文化、语言、精神禀赋等多方面考证,齐鲁文化对赤峰人的影响可谓深远。 清康熙以来,山东移民向东北、内蒙古地区发展,已是大势所趋。 因为人口增长、人均耕田亩数逐年递减,加上灾荒年景更加缺衣少食,所以人口众多的山东人纷纷向外谋生也就顺理成章了。 去哪里呢?闯关东! 关东地区除了东北三省,还包括今天内蒙古的东部地区。赤峰、通辽、乌兰浩特、呼伦贝尔等地方地广人稀,牧民不善耕种,其中喀喇沁三旗曾向朝廷“乞发边内汉人与蒙古人一同耕种",再加上当地驻防军队也需要军粮,所以尽管朝廷对汉族农民在草原种地谋生的政策多有反复,但是最终还是越来越松了。 汉人到草原的越来越多,形成了许多新村庄,到乾隆十三年(年)仅喀喇沁中旗(今赤峰市宁城县)就有汉族农民人。 等乾隆死了,嘉庆的禁令就松弛了,内地农民带着老婆孩子出关可以不经查验,于是他们乘机拖家带口到东北和内蒙古定居,并且由南向北逐渐推移,最远会到中俄边境。 图为闯关东的人在路上临时搭建的窝棚 到了道光年间,内蒙古的大片牧场已经变为耕地,畜牧业彻底衰落了。就连开垦较晚的喀喇沁右旗(今赤峰市喀喇沁旗)也因“商民日集,占垦地亩日广,终致蒙古人无地放牧牲畜”。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傅光珍这个穷则思变的山东人,来到了赤峰。 他大约出生在年左右。恰逢道光皇帝去世,咸丰帝刚刚执政,太平天国平地一声雷开始造反,清廷的江山每况愈下。 对于一个农村的孩子来说,能填饱肚子就是头等大事,至于谁当皇帝关我屁事。 没有任何记载傅光珍生平的只言片语,这大概就是数以亿计默默无闻的普通人的命运。 他们短暂而卑微的生命,就像烟雾一样,风一吹,就散在了茫茫的天地之间,无影无踪。 据后代口口相传,傅光珍和同族弟兄们从大清国山东莱州府平度州的傅家庄,辗转两千里地,用挑子挑着行李,步行几个月甚至更久,最终扎根在了今天内蒙古赤峰市喀喇沁旗西桥镇新窝铺村的四间房这块土地上。 同宗兄弟们大都聚集在宁城县一带,而傅光珍自己因何独自到了几十公里外的西桥呢?原因都无从得知了。 傅光珍在四间房这个地方置办了四亩地,有了一间房子,才算扎下根来。这个村子最早只有傅、王、周、李四家,所以这个地方就叫四间房了。 根据推算,大约在年左右,傅光珍和他妻子结婚了。(妻子是谁,后人已无从得知。) 他们一共生了六个孩子,长子傅财,次子傅坤。三子据说贩卖过烟土,终身未娶,孤独老去,他的坟目前仍埋在祖坟西侧几十米以外。 傅光珍还有三个女儿,分别嫁入了附近新窝铺村的宋家、楼子店韩营子的韩家和乃林镇北山根村的张家。 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她们的人生轨迹更是早早就淹没在历史的尘埃中。 两个儿子傅财、傅坤都会赶大马车,侍弄牲口很有经验,在当时的清末民国农村里“车老板子”算是专业运输“司机”,有一门糊口的本事。傅春花回忆说爷爷傅坤曾经赶着马车在邻近的元宝山区五家煤矿上拉过煤赚钱。 现在喀喇沁旗西桥镇新窝铺村附近的耕地里,有几棵榆树参差不齐。树旁就是傅氏一家的祖坟。 这块地的第一座坟,也是最靠北的、最上方的那座坟,就是傅光珍和他妻子的合葬墓。 他们的长子傅财年左右去世后也曾埋在这片坟地里,二十多年后却迁到了一块新坟地里。 那大约在年左右,政府号召农村集体迁坟,因为当时傅家人少,大家都在忙工作,只有傅延庭、傅志成有闲时间,但是他们人单力薄,只能先把傅财夫妇迁到了傅氏家族在村东两公里之外的三角地的新坟地。同时把因伤寒病成年去世的傅财之子傅银庭埋在村西头的坟(未入祖坟)也迁到了三角地。 不久后傅家其他人如担任村大队书记的傅志英等人有空闲的时候,计划继续把祖坟迁往新坟地的时候,却被一个懂行的阴阳先生劝阻了。理由是坟地只能老的带小的,不能小的带老的。 三角地新坟如果第一个迁的是傅光珍的坟,那就顺理成章了,但是那里第一个坟是傅财的,那就不对了。父亲的坟不能随着儿子走。于是祖坟迁移这件事就此搁浅了。 傅财,生了三个儿子傅金庭、傅银庭,老三大约在20多岁去世在辽宁朝阳,葬在朝阳,已经佚名。 傅金庭年生了长女傅容花,年生了儿子傅志成、年又生了次女傅桂花。 傅金庭年去世后,也随着父亲傅财,下葬在了三角地。他的儿子傅志成年去世,也埋在了三角地的新坟地。 傅志成生前留下了二女一子。年生了长女傅晓丽、年生了儿子傅伟、年生了次女傅晓杰。 傅银庭曾经参加过解放军,当过兵,后来转业回乡务农。性格忠厚老实,人缘很好,在年生了儿子傅志友后,不久因伤寒病去世。多年后,傅志友把父亲的坟从三角地迁到了元宝山区五家镇望甘池村。 傅志友夫妇后来生了长子傅永军、女儿傅冬梅、次子傅永生。 新窝铺四间房村的傅家祖坟,在傅光珍坟墓的南面,哥哥傅财的墓迁走之后,那一排只留下了弟弟傅坤的坟墓。 按照年左右傅坤去世时69岁来推断,傅坤大约出生在年。那一年是光绪五年,慈禧太后大权独揽。大洋彼岸的爱迪生在那一年发明了电灯。 傅坤生了两个儿子。老大叫傅延庭,老二叫傅显庭。这两个孩子7岁没了娘,童年过得比较艰辛。 老大傅延庭出生于宣统元年年腊月28日,属鸡,去世的时候是年的腊月28日晚上,享年81岁整。 傅延庭是一个不甘寂寞的人,除了务农,还经常在做一些小买卖。在儿子的记忆里,他曾经在19世纪50年代,采黄芩制成茶叶卖过,三角形的粉红色纸张包起来的茶叶在集市上很醒目。傅延庭还做过卖瓦盆、砂锅、卖切糕、豆腐脑等小生意。 经人介绍,傅延庭娶了楼子店乡曹家营子村的郭秀英。 郭秀英是年腊月初五生的,属牛。她是一个善良慈祥的小脚女人,一生勤俭、孝顺、待人热情。 郭秀英的兄弟和母亲,后来搬家到了几百公里之外的巴林左旗十三敖包乡。除了一两次去遥远的草原看望过娘家外,郭秀英把一生的时间都献给了傅家。年因脑溢血去世于赤峰市元宝山区平庄镇,享年82岁。 傅延庭和郭秀英刚结婚的时候两口子经常吵架。最厉害的一次吵架之后,傅延庭一气之下只身去了“洮南府”,也就是今天的吉林省洮南市一带。他在那里打工了一段时间。 不知多久,弟弟傅显庭千里迢迢又把他找了回来。回家没有路费怎么办呢?哥俩决定卖馅饼挣路费。后来他们给晚辈们讲故事,说到一个细节,就是哥俩因故争吵,傅延庭曾一生气把馅饼扔到了河沟里! 下过关东的傅延庭被村里人戏称为“关东客”,算是村子里见过世面的人。(也正是从关东回来之后,傅延庭宣布自己有了正式的大名---傅延庭,那时村里其他几个叔伯兄弟只有类似铁蛋、柱子这样的乳名,并无大名,也就此都根据“庭”字排行,为自己起了名字,按年龄老大叫傅金庭,老二叫傅延庭,老三叫傅显庭,老四叫傅银庭) 傅延庭和郭秀英什么时候结的婚,后人已经不知道了,只知道他们生了四个孩子。 年生了长子傅宝善,可惜长子在12岁的时候因为出麻疹不幸夭折,单独埋在新窝铺四间房村东大楔子地里,目前只剩一座孤坟了。 年龙年他们生了次子傅志明、羊年生了三子傅志英,年生了长女石榴,石榴6岁的时候患痢疾去世,年牛年生了女儿傅春花。 年11月,解放军攻打石家庄,征调了很多民工做运送伤员等工作。傅延庭就是抬着担架运送伤员的无数民工其中之一。当时有消息传到了四间房村,说傅老二(傅延庭)在前线被炸弹炸死了,郭秀英大哭一场。 在某一个夜晚,傅延庭居然回到了家里,一番惊喜自不必说。小儿子傅志英还记得那天夜晚梦中被父亲叫醒的情形。 傅延庭去世的时候是年1月24日,腊月28。对儿子很严厉、对孙子们很慈祥的这个老人,经常说:“偷人不富,讹人常穷。”这个家训让儿子们记忆颇深。 在19世纪60年代的困难时期,村里很多挨饿的人都去田地里偷集体的庄稼,儿子们都不去,就是因为父亲的教诲。 傅延庭的小儿子---在家里务农的傅志英结婚早,年傅志英和妻子梁玉萍生了长子傅臻,年生了次子傅鹏,年1月生了三子傅勇,年生了四子傅猛。 入伍当兵的哥哥傅志明在医院当医生的司秀英,在年生了儿子傅强,年生了长女傅裕,年生了次女傅杰。 从部队转业后,傅志明辗转工作于西桥、小城子等附近的几个乡镇政府,年11月,在宁城县汐子镇政府退休十年的傅志明因为脑医院,享年70岁。 傅延庭的弟弟傅显庭,在叔伯兄弟里排行老三,出生于年农历虎年十月,年马年生下了女儿傅成花,后来又有了儿子傅志聪。 傅显庭种地为生,在土改时期表现积极,加入了共产党,算是新窝铺傅家第一个党员。晚年哮喘病比较严重,于年去世,享年77岁。 如今他和老伴儿居住过的院子早已荒废,房子已塌,曾经结满了茂密李子和枣子的果树也无影无踪了。“三爷爷”的故事只留在孙辈的记忆里了。 傅显庭的儿子傅志聪后来曾经当过村长,他和第一个妻子王氏,年生了长女傅晓东。王氏因病去世后,傅志聪娶了同村的杨素珍,后来生了长子傅健、次子傅璇、三子傅旭升。 如今的喀喇沁旗西桥镇新窝铺村四间房村里只剩下傅志聪夫妇和小儿子傅旭升夫妇,以及傅志成的儿子傅伟夫妇,守在祖辈耕种过的那片土地上。 星移斗转,沧海桑田。这一支山东傅姓子孙们在各地继续做着农民、工人、教师、企事业职工、生意人、基层公务员等老百姓们的常见职业,可谓“普普通通门户,平平淡淡人家”。 (评议:寒门难出贵子,世代都是贫下中农的子弟,要想走出阶级固化的桎梏,挤进上流阶层,是一件极难的事情!没有三五代人的持续上升,培养不出一个跻身上流的后代。至于整个家族都变成上流阶层,那就更需要世纪时间的积累。) 现在,新窝铺四间房村头那片祖坟地,分别埋着傅光珍夫妇、傅坤夫妇、傅显庭夫妇、傅延庭夫妇、傅志明。 四代人、五座坟,无声无息记录了一段山东移民来到内蒙古异乡的生存史。 最底层的农民要在这个艰难的世界活下来,大概只关心喂马、劈柴,关心粮食和蔬菜。至于探求“我是谁、我从何处来,我向何处去”,那是吃饱了的士绅老爷们操心的事。家谱,不是穷人的生活必需品。所以今天很多人不知道祖先是谁,不知道祖先来自于哪里,也是事出有因。 一百多年前,和傅光珍同时来到赤峰的那些兄弟们,也留下了不少的后代。在赤峰市宁城县汐子镇山前村的傅子云家里,还保留着傅子云的叔叔傅永林在年传给他的家谱。 上面写着“傅家祖先来自山东省来洲府平洲县富裕村傅家庄”,这个布满错别字的简易家谱,弥足珍贵。 和傅光珍同辈的还有傅光田、傅光府、傅光峪、傅光德、傅光明等多位同宗兄弟。 他们的下一代则和西桥的傅财、傅坤一样,也是两个字的排行,分别有傅吉、傅义、傅全、傅明、傅信、傅生、傅江、傅河、傅贵等人。 光字辈的父辈,有两人,哥哥已经佚名,弟弟的名字叫傅丙勉。 傅丙勉,是否就是傅光珍的父亲呢? 傅子云说,当年是他太爷爷傅光德一个挑子挑着一个家从山东来到的宁城县。 这个半个世纪前的残缺家谱,显然应该是“山东省莱州府平度县傅家庄。”至于清朝的平度州早在年就改为平度县了。当地是否有个富裕村?平度有几个傅家庄,到底是哪一个呢? 丙字辈,光字辈,能否从山东傅家庄的家谱排行中找到接续呢? 我们静待时间的答案。 和谁在一起,决定了你的高度, 欢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