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专科医院怎么样 http://www.xftobacco.com/ 年3月4日,北师大朝阳附中级全体师生走进首都博物馆,开展“百馆行”项目学习活动,这是启动“百馆行”活动以来的第四站。 级学生在上一学期已陆续走进“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中华民族园”和“故宫博物院”,开展相关主题项目学习活动。新学期,负责第四站的策划班级参照之前的成功经验,吸纳建议、统筹安排、完善流程,并在老师指导下为活动设计了新亮点。 活动前期,同学们自主策划课题、设计宣传海报、提前实地考察、研究参观路线、培训小讲解员,还邀请历史教师曾兴开展《北京城史》主题的“师友讲堂”,帮助同学们储备知识、充分激发学习兴趣。 活动当天,策划组在现场安排了8位“驻展讲解员”和3个“知识关卡”,另有“机动组”负责现场疏导和文明提醒,让各班级在分时段进行集体参观、自由参观的过程中,尽情享受探索历史文化的丰富乐趣。 策划组的同学们除了精心筹备和贴心服务,也为大家提供了一件“核心装备”:《首都博物馆项目学习手册》,手册中围绕展览主题设计了必做任务和选做任务,其中,《古都北京历史文化展》、《京城旧事——老北京民俗展》以及《燕地青铜艺术精品展》都有小讲解员“驻展”,知识关卡也布置在这3个展区周边。同学们参观后可直接到关卡答题,答对即可赢得拼图,每班集齐12块就能复原“老北京城门版图”。除了这3个主题展区,《古代玉器精品展》、《古代瓷器精品展》、《馆藏京剧文物展》等,也受到同学们的普遍欢迎。大家不仅完成了手册上的题目、积极参加知识问答,还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课题研究:有的录制探索过程纪录片,有的针对外国游客进行英文采访,还有的与首博讲解员交流互动,深入挖掘展品背后的故事。 持续一整天的活动,让级同学们感受到北京历史文化的无穷魅力,纷纷表示新学期的“百馆行”活动,给自己带来了一次全方位的提升。随着同学们越来越熟悉项目学习,在操作上更懂得发挥创新精神、整合文化资源、凝聚集体力量。 除了积累知识、开拓视野,“百馆行”活动更为每个人提供了展现自身综合素质的绝佳机会。彬彬有礼的观展队伍、博学善谈的小讲解员、忘我投入的研究组,让北师大朝阳附中学子在首都博物院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返校后,收获工作人员及游客赞誉的同学们,开始整理学习成果,热切期待下一次项目学习活动的开展。 级全体学生参加活动 集体参观过程中,小讲解员介绍展品内涵 同学们求知若渴讲解员精益求精 自由参观过程中,同学们分享心得感悟 组内研讨分析论证 知识关卡抽取问题赢得拼图 凝聚全班力量,集齐12块拼图 时光静静流淌美丽静静堆叠 ——首都博物馆观展感悟 级张叶田 首都博物馆不是第一次去,但是这次一定是最有意义的一次。首博的《京城旧事·老北京民俗展》则是我最感兴趣的展览,它包括4个展区:婚庆花烛美姻缘,降龙诞凤添人丁,古稀大寿福如海,爆竹辞旧迎新春。 那里的展品五花八门,衣食住行,无所不包,大至迎娶的花轿、结婚的门槛,小到孩子的一个小泥人,一个巴掌大的兔儿爷。这些展品的年代都不算久远,没有锈迹斑斑,更没有透着沧桑的裂痕和破损,衣物像刚从裁缝手里完工,花轿好像刚刚载来将要被迎娶的新娘。看到他们,就好像看到了多少年前老北京人的寻常生活。 在我们的印象中,博物馆里展出的东西历史年代越久远,越价值连城。人们可能会排长队去看一件上千年前的一片龟甲、一个石器,但是却不会大张旗鼓地去参观博物馆中展出的一幅不太出名的近代艺术品。从价值上来看,这些似乎每户老北京人都会有的东西根本比不上半坡人的一点骨屑,但正因为它们的年代不甚久远,才会让人倍感亲切与真实。 展厅里人很少,且正因如此,我有了足够的想象空间——几百年前,我们的祖辈生活在这里,和我们共享那一片湛蓝的天空。我听见锣鼓喧天,我看见一家喜庆的花轿刚刚抬过去,迈进缀着大红花的门槛,一对新婚夫妇在礼堂中拜父母;听见了随着婴儿哭声的许多人的欢呼,看见了被邀请来参加满月席的这家亲戚朋友带着大大小小的儿童玩具、小衣服小帽子走进门;听见了一家古稀老人七十大寿的爽朗笑声,看见了满满一桌的寿桃、寿礼;听见了鞭炮齐鸣,看见了家家的春联、红灯笼,一桌年夜饭和一家人满满的笑容,看见小孩子磕了头、收到红包的兴奋...... 我的视角飞快掠过一切,然后,回到原点,回到一个人也没有的展厅。我明白自己不可能回到过去,我还会像以往那样脚步匆匆,在茫茫人海中寻找方向,在闹市喧嚣中思考古今。我,从不会停止脚步。但是,几百年前的一切好像刚刚发生一样,或者说,像一场梦,当我醒来,却发现几个世纪已悄然过去。 同学们沉浸在老北京民俗文化氛围中 欢迎各位同学留言 分享你的活动感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chaoyangzx.com/cysly/6300.html |